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35篇
外科学   2098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110篇
  5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估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探讨如何改进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Dewar手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阔筋膜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修复重建喙锁韧带四种方法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20例;其中有5例出现术中并发症。结果1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个月,根据Karlsson的疗效标准: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优良率75.6%,Dewar手术组优良率93.9%,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96.7%,自体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固定组优良率85.7%,术后有1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Dewar术式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选择,手术要根据病例选择合适的术式,还要注意术中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最佳入路及手术步骤。方法:对10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分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步骤钻入椎弓根螺钉,并对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过技术改进后的方法较传统方法对骨折脱位的复位效果无明显差异,而两者在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技术改进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3.
Pavlik支具治疗婴儿髋关节脱位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 6个月以下髋脱位患儿初次治疗年龄与Pavlik支具应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探讨患儿各初次治疗年龄组和各Pavlik支具应用时间组髋臼指数和Y -协调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随访了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我院采用Pavlik支具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0例 (4 2个髋关节 )。随访期限为 9.4~ 81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32 .9个月 ,初次就诊年龄介于生后 0 .5 3~ 8个月之间 (6个月以上者只有 1例 ) ,平均初次就诊年龄为生后 2 .9个月 ,Pavlik支具应用的时间为 3~ 9个月 ,平均应用时间为 4 .7个月。结果 本文所得的复位成功率为 91.2 % ,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 6个月以下患儿各初治年龄组的支具应用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 ,各支具应用时间组的患儿初治年龄之间也没有差异。支具应用 6个月时 90 .5 %的患儿可以去除支具。具有完整资料的34个脱位髋关节初次治疗时的髋臼指数均值为 30 .6 2°,其标准差为 6 .5 6°。本次随访所得髋臼指数的均值为 18.75° ,其标准差为 5 .78°。髋臼指数的前后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本次记录的反映髋关节脱位治疗前后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的Y 协调指数 ,在初次治疗时其均值为 0 .94 ,标准差为 0 .0 6 ;而在随访时所得的均值为 0 .8  相似文献   
84.
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应用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治疗作用。方法11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损伤部位为T3—T9;损伤类型为脱位5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脱位2例.压缩骨折1例。在行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的同时,采取经后人路环行减压、植骨术。以达到彻底椎管减压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11例获得随访,时间4—29个月,平均蚧月,按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4例,无恢复者7例。结论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配合后路环行减压、植骨对胸椎骨折脱位具有较好的疗效。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青年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13例,年龄16~19岁,全部存在髋臼、股骨头、颈发育不良.采用陶瓷-陶瓷假体给予全髋置换治疗.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3例患者Harris评分81~94分,步态正常,患髋无痛感.结论:对青年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陶瓷-陶瓷假体全髋置换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彭笳宸  吴术红 《重庆医学》2006,35(22):2071-2072
目的评价两类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比较。方法应用两类不同的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37例,L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26例,U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1例。结果37例随访9~29个月,平均18个月,按Karlsson分类进行评价;L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23例,B级3例;U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5例,B级6例,C级1例。结论两类锁骨钩钢板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L型锁骨钩钢板操作更简便,损伤更小.切口更短,功能恢复更快,更满意。  相似文献   
8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44例CDH先证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Falconer多基因阈值模型进行遗传度估算。结果:先证者一级、二级亲属CDH患病率(2.68%,0.45%)显著高于对照组亲属(0.11%,0.13%),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5.441(3.440 ̄188.150)、3.453(1.135 ̄10.502),患病率先证者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对照组亲属。先证者一级、二级、三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88±5.12)%(、48.53±11.06)%(、31.82±42.89)%,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1.74±4.62)%。臀位妊娠和双下肢捆绑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9(2 2.116 ̄5.556)、4.877(3.623 ̄6.566)。结论:CDH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决定CDH的易患性上起重要作用,臀位妊娠和双下肢捆绑是CDH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对肩锁关节脱位者同时修补韧带;14例在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的基础上同时内服中药;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2例。44例术后均平均随访1年。结果:单纯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优8例,良10例;锁骨钩钢板合中药内服:优8例,良6例;两者优良率均为100%。结论:锁骨钩钢板符合锁骨的“S”形结构,肩峰下关节外安置不干扰肩锁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活动早,并发症少,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内固定材料。钢板内固定同时,结合中医中药加速气血流通,促进筋骨愈合,可缩短治疗时间,及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90.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杰  张峡  周跃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6-1197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2004年对22例先天性髋关节成人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恢复到82 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满意,成功关键是在充分认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术中彻底的髋关节周围松解,真臼改造重建,及恰当的股骨假体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