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4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229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15篇
  1973年   13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毒素休克时自由基对肝脏细胞和亚细胞器的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氧衍生的自由基在内毒素休克时对肝脏细胞和亚细胞的损伤作用。给大鼠静注内毒素(3mg/kg体重)0.5小时后,尽管肝组织MDA没有明显升高(P>0.05),但线粒体和溶酶体悬液中MDA以及肝组织、线粒体、溶酶体SOD较对照已明显升高(P<0.05)。休克后2小时,肝组织、线粒体、溶酶体MDA均显著升高(P<0.01~0.001),以后升高更甚(P<0.001)。线粒体、溶酶体SOD在休克后2小时明显下降(P<0.05),休克后4小时肝组织和亚细胞器SOD均明显受抑(P<0.01~0.001)。血浆,溶血液MDA、SOD和溶酶体酶在休克后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氧衍生的自由基在内毒素休克时引起肝细胞和线粒体、溶酶体等亚细胞器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而亚细胞器的损伤似乎早于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2.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a shock avoidance task were studied in the absence of proprioceptive or other topographic feedback. Rats with a deafferented hind limb were trained using the instrumental shock avoidance and retention paradigm of Horridge. Rats received shock whenever they lowered an electrode attached to a deafferented hind foot into an electrolyte bath; yoked-control rats received the shocks to a deafferented hind food alo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Experimental animals consistently held their feet above the electrolyte (p<0.01). During the early minutes of the second phase (a testing situation, in which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animals were both shocked for leg lowering) the experimentals received fewer shocks than the controls (p<0.001); the controls eventually withheld their feet (p<0.0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ts with deafferented hind limbs provide a simple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learning and retention in the absence of proprioceptive or other topographic feedback.  相似文献   
33.
异搏定对失血性休克犬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制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失血对照组(n=5),失血+异搏定组(n=6)。结果发现,异搏定治疗后肾脏组织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较失血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失血对照组,肾脏组织电镜观察显示其超微结构损伤也较失血对照组轻。提示钙拮抗剂异搏定治疗失血性休克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其机理与改善内脏灌流,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3-硝基酪氨酸(3-NT)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介导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此的治疗效果。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10); LPS休克组(LPS 15 mg·kg-1 iv, n=10); 尿酸(UA)治疗组(注射LPS 1 h后200 mg·kg-1 ip, n=10); N-乙酰-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治疗组(注射LPS 1 h后10 mg·kg-1 ip, n=10)。空白对照组及注射LPS 6 h后各组动物,静注去氧肾上腺素(PE, 0.5-2.5 μg·kg-1),记录注药后MAP的增加百分比。所有in vivo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环作张力实验,,建立PE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相应的Emax、EC50值。注射LPS 6 h后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丙二醛(MDA)、硝酸盐/亚硝酸盐(nitrate/nitrite)与3-NT的含量。 结果: 静脉注射PE后,休克组动物MAP的平均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至54.60%(P<0.01);而UA组、melatonin组MAP对PE反应的增长率较之休克组分别增高了37.70%、40.03%(P<0.05)。休克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Emax,35.30%±9.80%; EC50, (15.70±4.50)nmol/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max,100%; EC50, (4.71±2.04) nmol/L, P<0.05],经UA、melatonin治疗后血管反应性有显著改善(P<0.05)。尿酸、N-乙酰-5-甲氧基色胺治疗组的血浆MDA、硝酸盐/亚硝酸盐和3-NT的浓度也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 结论: 3-NT是感染性休克血管低反应的重要介导因子,抗氧化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抑制体内NO的过量合成及有效清除3-NT,从而改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血管低反应性,对临床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治疗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
自由基清除酶(剂)对SMAO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于松夹前分别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别嘌呤醇(allopurinol, ALLO)、SOD+CAT、SOD+ALLO和SOD+CAT+ALLO。结果表明,除单用CAT外,其他单用或伍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均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表现为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能明显抑制肠、心、肝、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dialdehyde, MDA)含量的升高,稳定组织内源性SOD的活力,同时血浆溶酶休酶的释放减少,休克动物血压升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结果尚表明,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可以明显减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uperior mc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MAO)休克大鼠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上,观察了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与Ca^2+,Mg^2+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休克动物肝组织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升高,Mg^2+浓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显示线粒体结构明显受损,线粒体标志酶之一-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下降,本文认为组织和线粒体内Mg^2+/Ca^2+比值下降是休克细胞不可逆损伤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微循环显微也视录象技术,研究内毒素休克大鼠在休克不同时期肠系膜微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A)反应性的变化。发现局部滴用由低至高浓度NA使微血管口径呈剂量依赖性缩小,对照组在相当于休克相应时间三次观察收缩反应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而休克早期微血管对NA的缩血管反应明显,晚期收缩反应减弱(均P<0.01);同时,休克早期浓度—反应曲线右移,EC_(50)减小,反应阈值降低;休克晚期浓度—反应曲线左移,EC_(50)增大,反应阈值增高;但对照组三次观察无明显变化。提示内毒素休克早期微血管对NA的反应性增高,晚期反应性降低,一、二级细动脉的变化尤为显著。可能是休克早期的代偿与晚期的失代偿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肝脏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休克模型组;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四逆注射液复苏组。四逆注射液(浓度1000g生药/L), 剂量0.1mL/200g大鼠。用生理盐水或四逆注射液治疗3h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 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细胞中的变化特点。RT-PCR观测肝细胞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休克1h后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复苏3h后肝组织SO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MDA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NO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生理盐水组iNOS在肝细胞中染色阳性单位明显高于四逆汤组(P<0.05)。生理盐水组促进iNOSmRNA的表达。四逆汤组eNOS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升高NO, 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减少诱导型iNOS表达的各种因素, 理论上减轻了NO与氧自由基生成的ONO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管的低反应性, 并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杂种犬11只,由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kPa90min后回输全部血液,继续观察150min。在休克30min后,对照组和维拉帕米处理组(Ver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Ver溶液[(10μg/kg·min)15min],液体总量为3ml/kg。对照组犬在失血后心率(HR)加快,左室dp/dtmax显著降低,回输血液后MAP虽有回升,但仍低于基础值,左室dp/dtmax无明显改善;Ver使休克犬HR减慢,血液回输后MAP缓慢恢复至基础值,左室dp/dtmax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心肌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等有明显的损伤,而Ver组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果还显示:Ver组犬心肌中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Ver对失血性休克犬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膜Ca2+内流、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筛选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7家附属医疗机构中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休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分类回归树(CAR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预测模型,根据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339名败血症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1 356名败血症新生儿未发生败血症休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31项差异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2项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logistic、XGBoost、RF、CART、ANN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 (0.809~0.903),0.861 (0.819~0.904),0.880 (0.838~0.922),0.835 (0.790~0.881),0.808 (0.756~0.860)。结论 本文构建的五种预测模型相对稳定,其中,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能为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提供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