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5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605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758篇
口腔科学   3752篇
临床医学   691篇
内科学   642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387篇
特种医学   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86篇
综合类   1465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319篇
药学   549篇
  4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8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2.
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混合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方法: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对4例患者进行治疗,两次治疗间隔1d。结果:4例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混合性良性位置性眩晕兼有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联合采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该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2.6岁。所有病例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常规备CT和MRI。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扩大,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2年零7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按JOA评分,手术疗效优良率91.9%,侧凸平均矫正率54.8%。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1.6周。[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1)采取个体化治疗,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病程长短不是决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2)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4.
作者测量了新疆地区768例3~7岁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心脏径线。心脏横径6岁组维吾尔族大于汉族。不分年龄组左心横径、心横径、心深径维吾尔族大于汉族,左侧位心膈交点至前胸膜面的距离维吾尔族女童大于汉族女童。两民族心横径与心脏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大于心脏深径与心脏体积的相关系数。本文提供了新疆地区3~7岁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各年龄组和不分年龄组心脏径线的正常数据。  相似文献   
85.
应用戊二醛、甲醛甲酚消毒感染根管各80例,观察其细菌学培养情况,结果表明戊二醛消毒根管后细菌培养阳性率4%,甲醛甲酚消毒根管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8%,说明戊二醛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显著优于甲醛甲酚消毒剂。  相似文献   
86.
The integrity of the sensory nervous system in the anal canals of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childre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evoked potential techniques examining cerebral and spinal evoked potentials from the lower extremities and anal canal. Stimulation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nerve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rameters of spinal and cerebral evoked potentials between 18 controls and 12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chidren. However, stimulation of the anal canal resulted in evoked potentials related to the age and/or consciousness level of the control children. Reproducible cerebral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only from nine of these control children, all aged over 4 years, who were examined while awake without sedatives. A typical response was characterized by a polyphasic wave occurring with an onset latency of 79.4± 27.7ms (mean ±SD). In the 12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children, the 5 sedated patients examined while asleep did not show any reproducible potential, as in the controls. However, in the remaining 7 children examined while awake, the occurrence of the anal canal evoked potential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only two exhibited a cerebral respons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ctal mucosal perception of the intraluminal stimuli might be disturbed in some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LSCS)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步态、知觉过敏、电生理及组织学研究。方法:LSCS组选用8周的Wistar大鼠28只,切除腰5腰椎棘突、椎弓,并移植碎骨片于此处。Sham手术组为6只,仅切除椎弓。对照组为3只,不作任何处理。术后8、9个月进行步态、知觉过敏及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SSEP)的测定,同时,术后9个月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LSCS组,术后8个月步行距离明显减少,步容出现变化,Seep的振幅明显减小及知觉出现过敏。术后9个月步行距离明显减少、步容出现变化、知觉出现过敏及Seep的振幅明显减小的同时,椎管横断面积减少,粗纤维减少而细纤维增多。结论:腰椎管狭窄后,大鼠步行分析、电生理学及组织学均出现明显异常。为以后药物治疗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8.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设计颈椎前路椎管扩大术式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为颈椎管多节段狭窄症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标本实验:选用4具C1~T1尸体颈椎标本,去除前方肌肉,保留后侧肌肉及固有韧带,解剖出横突孔,沿椎动脉走行,穿入直径3mm橡胶管,注入造影剂。沿C4~6椎体前正中纵行劈开,依次横向撑开3、6、9、12mm,并用木块填塞,三维CT下观察椎管前后径、横径、截面积、两侧椎动脉的直径、间距,神经根管变化。动物实验:用4只成年绵羊,麻醉后暴露出C3,4颈椎前方,将C3,4椎体纵向劈开,横向撑开9mm,取同侧胫骨9mm×9mm×15mm骨块植入撑开区。术后观察四肢运动恢复情况。结果标本在撑开3、6、9mm后,椎管前后径平均增加1.14%、3.53%、5.15%,横径增加7.92%、14.62%、22.74%,截面积增加8.52%,17.99%,25.01%;在撑开3、6、9mm时,两侧椎动脉走行间距平行,撑开12mm时,在C3,4和C6,7椎间椎动脉间距相差2mm,但走行无折屈、受压。撑开前后神经根管各径及长度无变化。标本在撑开3、6、9mm时未见骨折,撑开12mm时2具左侧、1具右侧椎板靠近棘突部骨折,均为裂纹骨折,无移位。4只绵羊术后第2d四肢可以自由行走,无神经、血管损伤征兆。结论经前路颈椎体纵向劈开扩大术,可以增加椎管容积、不影响脊柱三柱稳定结构。动物实验表明椎体横向撑开一定范围内(≤9mm)对颈髓及周围组织无损伤迹象。实验结果初步证实经前路颈椎椎管扩大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形成的病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选取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阴道分娩的4000例产妇,其中25例发生产道血肿,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病因,临床处理及转归,对该病的预防,诊治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评价。结果:产道血肿的发生率为0.625%,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25例发生产道血肿的产妇均痊愈。结论:分娩过程中,应仔细询问产妇病史,对存在有可能发生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应严密观察,争取做到早发现;而已发生血肿的产妇,应针对不同病因早治疗,以改善产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