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42篇
  免费   12445篇
  国内免费   6676篇
耳鼻咽喉   2749篇
儿科学   8330篇
妇产科学   2978篇
基础医学   17476篇
口腔科学   4275篇
临床医学   28417篇
内科学   40598篇
皮肤病学   3026篇
神经病学   11045篇
特种医学   128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0658篇
综合类   21090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5087篇
眼科学   4414篇
药学   24305篇
  95篇
中国医学   5094篇
肿瘤学   11221篇
  2023年   2267篇
  2022年   4511篇
  2021年   10951篇
  2020年   6031篇
  2019年   11635篇
  2018年   6403篇
  2017年   5617篇
  2016年   7329篇
  2015年   10173篇
  2014年   18947篇
  2013年   16668篇
  2012年   19629篇
  2011年   16466篇
  2010年   15065篇
  2009年   14682篇
  2008年   13173篇
  2007年   13168篇
  2006年   11029篇
  2005年   7324篇
  2004年   3746篇
  2003年   3218篇
  2002年   2592篇
  2001年   2052篇
  2000年   1863篇
  1999年   1163篇
  1998年   1634篇
  1997年   1487篇
  1996年   1202篇
  1995年   1257篇
  1994年   1183篇
  1993年   926篇
  1992年   1141篇
  1991年   1015篇
  1990年   1055篇
  1989年   1025篇
  1988年   948篇
  1987年   849篇
  1986年   687篇
  1985年   1595篇
  1984年   1756篇
  1983年   1282篇
  1982年   1362篇
  1981年   1341篇
  1980年   1152篇
  1979年   996篇
  1978年   769篇
  1977年   772篇
  1976年   674篇
  1975年   435篇
  1974年   4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2.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生物学数据资源,从大数据中挖掘所蕴藏的生物学意义,已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归纳总结基于特征基因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为肝癌的早期检测、预后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53.
54.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59.
60.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