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2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86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04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09篇
内科学   1190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26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898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56篇
  2篇
中国医学   417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对城市60例和农村54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作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配对分析和多元 Logistic 模型拟合,表明城区居民罹患本病的高危因素是接触鼠及其污染衣物、沟田边坐卧、家里或工作场所鼠患和蚤叮咬;而农村居民的高危因素则是手足皮肤破伤、接触家鸡、沟田边坐卧和吃鼠污染食物.提示城乡居民感染本病病毒的途径有所不同,在预防工作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3.
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转移因子(EHFV-TF)的制备、特性及在小鼠体内的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理化性状与普通 TF 非常相似,能激活淋巴细胞的 E 受体(激活率为65.54%),明显提高 Et-RFC 的形成率。E-HFV-TF 还具有特异性抗原依赖活性:①促进 BALB/C 小鼠和 NIH 裸鼠特异性抗体的产生;②促进 LACA 小鼠脾细胞对 EHFV 反应的特异性应答;③促进脾细胞在 EHVF 存在时对 PHA 诱导下的增殖反应(促时率为151.3%)。EHFV—TF可推迟动物感染 HEFV 后的发病期,延长病程和推迟死亡时间;减轻发病动物脑肺充血、出血、水肿现象和肝肾病理损害程度。结果表明 EHFV-TF 不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的非特异活性,而且具有对 EHFV 抗原的依赖活性。本研究提示,E-HFV-TF 可用于 EHFV 感染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检测黑龙江省2019—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汉坦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水平,为该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集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对恢复期血清标本进行IgM单抗体、IgG单抗体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对各年份间患者急性期血样IgM抗体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分析,使用EpiData 3.1和Excel2003软件对患者性别、职业、年龄、发病日期及初诊间隔时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351份,恢复期血清208份。急性期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317份,阳性率为90.31%,各年份之间患者急性期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5,P=0.639)。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单抗体阳性32份(15.39%);血清IgG单抗体阳性28份(13.46%);IgM、IgG抗体双阳性148份(71.15%)。男女患者性别比4...  相似文献   
65.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手段日渐丰富,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肿瘤和放疗、化疗后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显得愈加重要。癌性发热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受到密切关注。临床实践发现西医治疗非感染性发热效果欠佳,而中医药优势相对显著,退热效果明显,不易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66.
67.
68.
Yellow fever (YF) is a zoonotic infection with more than 200,000 cases reported annually.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YF pathogenesis in human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with wild-type and vaccine strains of the YFV and that these infections lead to a differential cellular response to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with either viru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duction of interferon-inducible genes p 78 and Cig 5 while wild-type virus induced a much more pronounced IL 6 and Bc l2 response than did the vaccine strain. Both viruses induced RANTES gene expression, but only the wild-type virus had corresponding increases in RANTES protein expre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wild-type and vaccine strains of YFV elici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infection in endothelial cells, despite being nearly identical genetically. These differences may account for the attenuated phenotype of the YFV vaccine strain, though the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These data also point to a role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YF hemorrhagic fever and also suggest that IL 6 may play a role in increased viral pathogenesis, perhaps by influencing coagulation via release of coagulation co-factors such as fibrin or fibrinogen.  相似文献   
69.
一起工厂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寒疫情的规模及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疫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并采集工厂内外环境、饮食及水源的相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共报告28例伤寒确诊病例,无死亡。对病例中分离的12株伤寒菌株进行的PFGE检测结果一致。病例分布在该片区217间工厂中的10间,平均罹患率为3.1‰,工厂间的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χ^2=5.2,P=0.7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病前外出进餐史(OR=8.0,95%CI:2.6~25)、病前凉面或凉皮进食史(OR=6.8,95%CI:1.4~32)及直接引用生水史(χ^2=4.9,P〈0.01)等危险因素结果一致,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40份环境样本中,水箱水、井水及水箱底泥水均发现有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但未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宗伤寒可能是由于饮用污染的井水和在凉面、凉皮制作过程中使用污染井水导致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停止使用井水而改用市政供水等措施之后疫情终止。  相似文献   
70.
The effect of sodium salicylate, acetylsalicyclic acid, aminopyrine, and phenazone on the ability of granulocytes to produce endogenous pyrogen was studied. Experiments in vitro with verification of the viability of the leukocytes showed that of these antipyretics only sodium salicylate inhibited pyrogen formation.Department of General Pathology, Scientific-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Academy of Medical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resented by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P. N. Veselkin.) 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É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88, No. 8, pp. 166–168, August, 1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