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 构建与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相关用于预测肝癌预后的模型。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获得的肝癌和非肝癌样本RNA测序数据以及相应的临床信息。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关于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R包“limma”筛选差异基因,R包“ConsensusClusterPlus”对肝癌进行聚类分型。之后再筛选不同肝癌分型之间的差异基因。基于差异基因,利用LASSO Cox回归筛选基因来构建预后模型。根据中位风险评分将肝癌患者分成高低风险组,两组间进行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 通过一致性聚类分析将肝癌患者分为C1,C2两种分型,分型的OS高于C2分型的OS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筛选两分型间有关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差异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将肝癌患者分为低、高风险组,两组间OS有显著差异(P<0.001)。对风险评分进行独立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肝癌预后,风险评分越高,肝癌患者预后越差(单因素HR=4.846,95%CI:2.950~7.971;多因素HR=4.227,95%CI:2.499~7.149。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与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相关的,可以独立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模型,包含九个基因(CASP8、TREM2、SQSTM1、ADORA1、ADORA2B、PARP1、MKI67、GLMN和POP1)。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参与肾大部切除(SNx)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死亡,及其与程序性坏死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6只)和SNx组(42只),分别行假手术和SNx。将24只SNx大鼠分为0、4、8和12周组;其余SNx大鼠分为SNx+vehicle组、SNx+necrostatin-1(Nec-1)组和SNx+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6只。检测0、4、8和12周组大鼠肾组织RIP1、RIP3、LC3和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Nec-1和3-MA干预SNx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水平,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判定Nec-1和3-MA对SNx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的影响,并观察Nec-1和3-MA对SNx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活性氧簇(ROS)、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含量的影响。结果:SNx术后8周大鼠肾组织RIP1、RIP3、LC3和beclin-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达最高值(P0.01);Nec-1和3-MA干预SNx大鼠的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水平、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1)。另外,Nec-1减低SNx大鼠肾组织的ROS含量,但3-MA无此作用。结论:自噬参与了SNx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抑制自噬可减轻SNx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及其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z-VAD-FMK(Benzyloxye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z-VAD-FMK)干预,探索一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Necroptosis模型。方法:首先利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及复氧复糖方法,筛选出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点。在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予Casepase抑制剂z-VAD-FMK 20μmol/L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Propidium Iodide)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方式。结果:确定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8 h,作为拟缺血再灌注时间点;z-VADFMK作用于拟缺血再灌注损伤BMECs后,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z-VAD-FMK干预组在电镜下呈现明显的Necroptosis特征;流式检测显示,各象限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但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1可显著降低Q2象限细胞比率,提示z-VAD-FMK干预抑制了细胞晚期凋亡,诱导了Necroptosis的发生。结论:z-VAD-FMK可诱导拟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Necroptosis,为以后研究缺血性脑中风necroptosis机制提供了细胞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5.
【摘要】〓经典理论认为,细胞死亡一般有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在肿瘤疾病发生、进展与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可调控性的非依赖Caspase的程序性坏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探索,及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与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坏死性凋亡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6.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without successful treatments. Chronic alcohol consumption can lead to AL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teatosis, inflammation, fibrosis, cirrhosis, and even liver cancer.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alcohol induces both cell death and adaptive cell survival pathways in the liver, and the balance of cell death and cell survival ultimately decides the pathogenesis of AL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role and mechanisms of apoptosis, necroptosis, and autophag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D.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necrosis, and autophagy may help to develop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y targeting all 3 pathways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与活性氧(ROS)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否介导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RI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心肌细胞内ROS水平;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测定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应用高糖(HG,35 mmol/L葡萄糖)分别处理H9c2细胞0~24 h,其中3、6、9、12和24 h均能明显地上调RIP3蛋白的表达水平,24 h时RIP3蛋白表达上调最为明显。应用100μmol/L Nec的特异性阻断剂necrostatin-1(Nec-1)共处理心肌细胞可对抗高糖引起的RIP3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此外,100μmol/L Nec-1能显著地抑制高糖引起的细胞毒性、线粒体损伤及氧化应激,使细胞存活率升高,MMP丢失及ROS生成减少。1 000μmol/L 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心肌细胞60 min,可明显地抑制高糖对心肌细胞RIP3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此外,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作用,经NAC预处理后均能得到显著的抑制。结论 Nec与ROS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高糖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8.
传统意义上,人们将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类,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或凋亡的细胞死亡途径,并在多种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坏死性凋亡是调节坏死的一种形式,可以被死亡受体的配体激活,或者在无凋亡状态下被能够诱导死亡受体表达的刺激激活。死亡受体配体对坏死性凋亡激活需要RIP1激酶活性,其进一步介导RIP3和MLKL的激活。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下游重要的调节子。RIP1激酶是坏死性凋亡通路中的关键药物靶点,通过坏死抑制素阻断RIP1活性,可以抑制坏死性凋亡的激活,并且在死亡受体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细胞生存和增殖。本文将对坏死性凋亡与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坏死性凋亡产生机制及其在肝炎以及其他肝病发病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以期对肝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110.
肿瘤具有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抵抗作用,这是肿瘤细胞会产生放化疗耐受的原因之一。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仅包括依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细胞凋亡,也包括一种最近研究热门的非依赖caspase的死亡形式——坏死性凋亡。目前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是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以及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进行调控。笔者简要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坏死性凋亡相关的研究进展,为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肿瘤放化疗新靶点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