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5篇
  免费   1921篇
  国内免费   573篇
耳鼻咽喉   263篇
儿科学   623篇
妇产科学   430篇
基础医学   1885篇
口腔科学   511篇
临床医学   3062篇
内科学   5584篇
皮肤病学   316篇
神经病学   1391篇
特种医学   12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80篇
综合类   284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371篇
眼科学   585篇
药学   2389篇
  14篇
中国医学   944篇
肿瘤学   119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885篇
  2022年   1373篇
  2021年   2223篇
  2020年   1695篇
  2019年   1799篇
  2018年   1620篇
  2017年   1145篇
  2016年   916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2126篇
  2013年   1869篇
  2012年   1403篇
  2011年   1480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088篇
  2008年   1106篇
  2007年   1017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CPM在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应用CPM治疗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病人15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结论 在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MP,可显著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4.
APTT测定值和APTT测定值比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IT测定值(秒)和APIT测定值比率中哪一种是更稳定、更可靠的临床应用指标。方法:将同一标本采用法国STA-Compa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两种手工法同时测定,比较同组标本不同方法的APTT测定值(秒)和APTT测定值比率。结果:手工法(一)与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仅比较,如APTT值以秒表示,对照组、口服抗凝剂组及肝病组病人同组标本不同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10,P>0.50,P>0.05);手工法(二)与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在对照组、口服抗凝剂组及白血病组的比较中,也获得类似的结果。结论:将APTT测定值(秒)转化为病人与对照APTT测定值比率报告,使不同方法结果间更具可比性。在APTT报告的标准化方面,建议将APTT和APTT测定值比率同时报告。  相似文献   
95.
96.
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颈、胸脊椎及软组织感染和脊髓压迫症状;MRI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颈、胸硬膜外软组织肿块,脊髓受压。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另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均予以脓肿清除、脊髓减压术,并给予4~8周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维持4~6个月,术后及随访3例患者均取得显著的疗效。结论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脓肿引流、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7.
中药安迪注射剂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安迪注射剂 (Andi)对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人食管癌细胞株 (ECA 10 9)在富氧 (空气 )和缺氧 (通 99 99%的高纯氮气 5 0min)条件下分别观察对照组、Andi组、60 Co γ线辐射和Andi +60 Co γ线辐射 4组细胞形态 (光镜 )、细胞倍增时间 (TD)、存活率 (SR)及集落存活分数 (SF)。结果 :光镜下可见Andi组、辐射组、Andi+辐射组癌细胞变性、坏死、凋亡 ,以Andi +辐射组为最显著。MTT法测定对照组、Andi组、60 Co γ线辐射和Andi+60 Co γ线辐射四组缺氧细胞的TD(% )分别为 4 6 12 ,118 72 ,6 2 81,171 0 2h ,SR分别为 10 0 % ,4 2 % ,86 % ,30 %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D 和SR均相差显著 (P <0 0 5 )。方差分析显示 ,辐射在富氧 (F =90 19,P =0 0 0 0 1)和缺氧 (F =37 0 9,P =0 0 0 0 3)时均为SF的影响因素 ;Andi仅在缺氧时对SF是有意义的影响因素 (F =2 9 0 4 ,P =0 0 0 0 7) ,与60 Co γ线辐射合用对缺氧细胞SF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F =11 37,P =0 0 0 98)。用单靶多击模型拟合数据分析 ,Andi的放射增敏比 (SER)为 1 5 ,相对敏化效应 (RSE)为 5 5 %。结论 :Andi对缺氧ECA 10 9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和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8.
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 (CPB)中作用及效果。方法  4 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4例 ,超滤组于CPB停机后 ,待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 ,使体内血液经动脉供血管经超滤器超滤后进入右房。对照组不行改良动、静脉超滤。结果 术后输入库血量对照组 5 90ml,超滤组 310ml(P <0 .0 1)。超滤组平均滤出液5 4 0ml,术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浆蛋白、纤维蛋白与超滤前比速度增高 (P <0 .0 1)。结论 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有利于术后多余水分排出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输血量 ,适用于小体重、血液稀释度大的婴幼儿和长时间CPB者。  相似文献   
99.
改良Hardinge入路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改良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对经改良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CL)术并获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的3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优良28例(88%),很好4例(12%),其中轻度跛行6例(19%),下肢不等长>2cm1例(3%),改良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3例(10%)。结论:此入路创伤小,暴露好,利于假体定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术后外展肌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0.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evidence is presented in support of the idea that the optimal manner of determining blood flow from MR perfusion studies is not necessarily obtained by sett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o maximize either the arterial input or the measured tissue concentration level for a particular echo time (TE). The noise power in the contrast concentration curve is associated with its peak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ast concentration and MR signal intensity curves. The optimum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SNR(C), for a particular contrast concentration curve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TE are adjusted to produce an MR intensity curve whose signal loss is 63% of the precontrast MR signal intensit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ingular valued decomposition (SVD) deconvolution approach to determine blood flow parameters is increased when the tissue curve maximum signal loss is in the range of 40-80%.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SVD-determined blood flow parameters are affected by deviations from these optimum conditions in a manner that depends on the mean transit time (MTT)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due func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 value be set so that neither the tissue nor the arterial curves are placed a region of rapidly deteriorating SN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