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0篇
  免费   1156篇
  国内免费   112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010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529篇
内科学   827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94篇
特种医学   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198篇
综合类   2742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984篇
  11篇
中国医学   898篇
肿瘤学   64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822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611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1377篇
  2013年   1291篇
  2012年   1163篇
  2011年   1180篇
  2010年   1054篇
  2009年   953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果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  孙魏  杨旭锐  陈伟健  吕琳  段文军 《中国药房》2008,19(21):1603-1605
目的:筛选青果中作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gp41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梯度萃取法获得青果挥发油、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以上各部位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测定活性部位中鞣质的含量,以确定青果中非鞣质成分与活性的关系。结果: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均有较强的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97±0.38)、(26.78±0.47)、(6.80±0.10)μg.mL-1;各部位中鞣质的含量分别为8.0%、9.6%、32%。结论:青果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为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中石油醚萃取部位活性最强,且很可能含有非鞣质类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免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磷脂酶A2(PLA2)及PGE2(前列腺素E2)水平变化,探讨点刺“委中”放血治疗LIDP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家免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LIDP模型组、点刺委中组和点刺非穴对照点组。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造实验性LIDP病理模型,三棱针点刺“委中”或对照点放血治疗7天。采用BL-410生理信号记录系统记录SNCV,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la、PLA2,和血浆中的PGE2的含量。结果:点刺委中组治疗后SNC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其治疗前后SNCV的差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穴对照组(P〈0.05);点刺“委中”放血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组织中IL-1α、PLA2,和血浆中的PGE2含量、与模型组和非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点刺“委中”穴可明显增快LIDP家兔的SNCV,减少IL-1α、PLA2,和PGE2等炎症因子含量,提示减轻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点刺“委中”放血治疗LIDP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CT与MR图像融合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CT和MR扫描。全部CT和MR图像传送至荷兰核通公司PLAT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由4位有经验的放疗科医师对CT靶区和CT与MR融合图像大体肿瘤靶区(GTV)进行勾画及评价分析。结果经t检验,融合图像对GTV的显示明显优于单独CT图像。医师对CT-MR融合靶区勾画一致性较好。结论CT-MR图像融合技术有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鼻咽癌大体肿瘤靶区(GTV)进行勾画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 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95.
PET-CT图像融合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军  李建彬  刘娟  卢洁  范廷勇  邵倩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3):290-292,297
目的探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的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优势。方法对16例食管癌病例分别进行CT、PET同机扫描,图像重建后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自动图像融合,由同一临床医师分别在CT、PET-CT融合图像上勾画出,同一物理师分别设计优化TPS计划,给予常规处方剂量2.0Gy×30次,每个计划采用5个方向照射野来实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并达到周围正常组织保护的目的。计算各计划的靶区体积并显示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2个计划的全肺平均受量(mean lung dose,MLD)、双肺受照超过20Gy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气管平均受量、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结果CT勾画的GTV体积均值为67.10cm3,大于PET-CT融合图像下勾划的GTV均值60.82cm3,包括MLD、全肺V20、气管平均受量、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在内的各项DVH参数的比较显示,均以PET-CT勾画靶区的计划明显优于CT勾画靶区的计划。结论PET-CT图像融合基础上勾画靶区制定放疗计划,可更有效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RBM)促进脊柱融合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建立双侧骶髂关节缺损模型。A1组植入PRP+RBM+β—TCP,A2组植入RBM+β—TCP,B1组植入PRP+β—TCP,B2组植入β—TCP。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CT扫描、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术后4周,A1组大量新生骨痂部分覆盖人工骨,多于A2和B1组,三组植入物与宿主骨结合均不牢固。术后8周,A1组表面大量连续骨痂,人工骨腔隙被充填,植入物与宿主骨结合牢固,B1组新生骨痂多于A2组,均部分覆盖人工骨,植入物与宿主骨结合不牢固。术后12周,A1组骶骨髂骨融合,B1组新生骨明显多于A2组,均大部分覆盖人工骨,植入物与宿主骨结合较牢固。术后各期B2组表面无新生骨组织,两断端硬化。结论PRP复合RBM具有明显促进脊柱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构建含有myc—RBPJ(R218H)(recombination binding protein—J)、myc—KyoT2融合基因片段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鉴定。方法:由本科室保存质粒酶切分别得到RBPJ(R218H)和myc—Ky0T2基因片段,将RBPJ(R218H)基因插入载体PCMV—myc中,获得融合基因myc—RBP—J(R218H),将myc—RBPJ(R218H)和myc—KyoT2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真核表达载体myc—RBPJ(R218H)-IRES2-EGFP、myc—KyoT2-IRES2-EGFP。以其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应用免疫印迹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正确获得myc—RBPJ(R218H)融合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含myc—RBPJ(R218H)、myc—KyoT2融合基因的质粒与设计相同,myc—RBPJ(R218H)、myc—Ky0T2融合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均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myc—RBPJ(R218H)、myc—KyoT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Notch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对白血病中大量重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分子水平研究揭示,遗传学异常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1q23易位是白血病中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含11q23基因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不良。混合系白血病基因(mixed linage leu-kemia gene,MLL)基因定位于11q23,是果蝇三胸基因的人类同系物。目前与MLL发生融合的伙伴基因已超过40个,分布于约60个位点。EEN最初发现于1例t(11;19)(q23;p13)易位的AML患者,是在19p13位点发现的第3个MLL伙伴基因。MLL外显子6的N末端连接到EEN的16个氨基酸后的C末端,形成的融合蛋白包括MLL的AT钩和甲基转移酶同源区,以及EEN的α螺旋区和SH3结构域。MLL-EEN在白血病中的分子机制可能通过磷酸肌醇途径、调控HOX基因、抑制EBP相关的Ras活动、与其他基因的交互作用以及联合致病机制而起作用。目前对MLL—EEN的研究正逐渐深入,有效治疗白血病依赖于对白血病相关基因异常机制全面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58例,采用后路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行椎间嵌压植骨,对照组30例采用椎旁横突间植骨。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对照组优良率70.0%。58例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较椎旁后外侧横突间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有限元研究肌肉力对胸腰椎节段椎体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腰椎节段(T12-L1-L2)屈曲过程中躯干肌肉力的大小及其对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T12-L1-L2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资料验证模型有效性。以轴向随动载荷代替节段间局部肌肉力作用。分别在T12-L1-L2节段屈曲0°、5°、10°、15°时,模拟上身重力(260N)、竖脊肌力以及随动载荷(0、100、200N)作用,观察竖脊肌力、椎体表面von Mises应力变化。结果随着T12-L1-L2节段屈曲角度增大,竖脊肌力和椎体表面von Mises应力随之逐渐增大,而随动载荷对椎体表面von Mises应力影响不明显。如果忽略所有肌肉力作用,模型在纯弯矩作用下屈曲相同角度,椎体表面von Mises应力明显降低。结论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不能忽视周围肌肉力的作用,屈曲角度和背侧肌肉力对椎体应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