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99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987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322篇
口腔科学   500篇
临床医学   2041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12篇
特种医学   1433篇
外科学   11479篇
综合类   3766篇
预防医学   662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463篇
  18篇
中国医学   1205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877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894篇
  2015年   866篇
  2014年   2104篇
  2013年   1853篇
  2012年   1817篇
  2011年   1819篇
  2010年   1523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896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元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单元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探讨手法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其合理性。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观察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分布于环椎体峡部、椎弓根、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椎间盘的应力集中分布于环前外侧部,右后外侧部应力大于左后外侧部。最大位移出现在上位椎体的上关节。左侧小关节面相对位移较大,左侧椎间孔变大;右侧椎小关节面间移位小,右侧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右后外侧部向后突出。结论:模拟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向健侧旋转优于向患侧旋转。  相似文献   
102.
孔令英  刘瑞波  王建辉 《中国骨伤》2007,20(12):833-835
目的:通过与4枚斯氏针固定比较,利用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多枚空心钉固定股骨转子骨折的适应证和可靠性。方法:使用Sawbone股骨模型,模拟EvansⅢA型骨折,分别用2种多枚空心钉方法(矩外空心钉和矩内空心钉法)及多枚骨圆针固定,在CSS-11101力学实验机上进行载荷试验,取300 N载荷下股骨头垂直位移和张口位移数值,比较3种方法的轴向刚度。通过扭转实验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抗扭转能力。结果:3种固定方法在轴向刚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扭转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外空心钉固定力学性能相似于4枚骨圆针,而矩内空心钉固定弱于4枚骨圆针。应用多枚空心钉固定应选择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5年4月,对62例平均年龄7.5岁的患儿,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41例,伸直桡偏型18例,伸直中间型3例;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闭合性骨折47例,开放性骨折15例。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占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9.7%,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3.0%。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0.1%,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7.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可膨脓髓内钉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自2004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了四肢长千骨骨折29例。结果 肱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0min;胫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股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6min。术后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肱骨为13周,胫骨为10.5周,股骨为10周。在肱骨骨折的病人中有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所有病人均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因其能够顺应髓腔的结构膨胀,在髓腔内壁产生均匀的压力,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而且能够节省扩髓和锁钉等步骤,明显减少创伤及术中X线透视和手术时间。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的新型髓内钉。  相似文献   
105.
唐晓波  王健  邱勇  胡勇 《中国骨伤》2007,20(10):710-711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后路手术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丢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传统植骨采用自体髂骨,也有运用同种异体骨,但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有单纯运用骨髓移植治疗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6.
107.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46岁,平均35岁。按照Riseborough和Radin的分类方法,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25例骨折复位满意,1例复位稍差,无切口感染,1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22例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5个月。尺神经损伤恢复,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7周。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骨折充分,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8.
小切口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1月应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37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72~92岁,平均81.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先将1~2枚克氏针经皮通过大转子打入股骨头上部.另将1枚导针按135°颈干角打入股骨头中央,在导针下做一长约4~5.5 cm纵切口,经导针拧入粗拉力螺纹钉.拔出导针将带套管接骨板沿肌层下插入,并将接骨板的套管套入螺纹钉的尾端.[结果]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60 min.术中平均出血55 ml.术后与术前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明显变化.37例均获11~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轻度髋内翻2例,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旋转畸形.按董纪元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4.6%.[结论]小切口DHS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吴向武  夏永法 《中国骨伤》2007,20(2):129-129
我院于2003-2006年运用三叶草钢板对32例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1例,女11例;年龄25~82岁,平均54·4岁。根据Neer分型[1],其中Ⅳ型3部分11例,4部分4例;Ⅴ型3部分12例,4部分3例;Ⅵ型3部分1例,4部分1例。病程1~10 d,平均4·5 d。损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2治疗方法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沙滩椅”位,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将上臂外展以利切口暴露,以肱二头肌肌间沟作为解剖标记。如有肱骨头脱位应先复位,将钢板根据肱骨外形塑形,精确匹配肱骨近端…  相似文献   
110.
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38例新鲜髌骨骨折患者行关节镜直视下骨折复位,改良张力带固定,术前和术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和护理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平均随访18.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5周,所有病例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出现。关节镜治疗髌骨骨折为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应针对其解剖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