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岐新  冯剑波  韩锐 《药学学报》1983,18(10):721-725
用脾集落形成法比较了5种抗癌药对小鼠造血干细胞(NCFU-S)和P388白血病干细胞(LCFU-S)的作用。三尖杉酯碱、半合成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环磷酰胺对两类干细胞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呈指数形,效能比依次为5.15,6.01,7.96和9.98。阿糖胞苷对NCFU-S无明显作用,但对LCFU-S杀伤作用强,大剂量时剂量—反应曲线趋于水平。当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半合成三尖杉酯碱的剂量分别低于0.30,0.28和0.75mg/kg时,对LCFU-S无明显作用,剂量—反应曲线上出现“肩形”,提示LCFU-S在小剂量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作用下,有一受亚致死性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高三尖杉酯碱 (HHT)诱导CNE 2Z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 6、 8的活性变化。方法 用不同浓度 (0 .12 5、0 .2 5、0 .5、1μg/ml)的HHT分别处理CNE 2Z细胞 1、2、4、8、12、2 4h ,用比色法检测其Caspase 6、 8的活性 (A40 5nm表示 )。结果 1μg/mlHHT处理CNE 2Z细胞 1h即可见Caspase 8活性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 (未处理组和抑制剂 药物处理组 ,P <0 .0 1) ,2h达高峰。而Caspase 6的活性在 4h开始升高 ,12h达高峰 ,2 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不同浓度的HHT处理CNE 2Z细胞 ,Caspase 6在 12h、Caspase 8在 2h时均可见它们的活性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 (P <0 .0 1) ,且随HHT浓度的增加而活性增强。结论 Caspase 6、 8参与了HHT诱导的CNE 2Z细胞凋亡 ,且其活性升高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3.
用脾集落形成法比较了5种抗癌药对小鼠造血干细胞(NCFU-S)和P_(388)白血病干细胞(LCFU-S)的作用。三尖杉酯碱、半合成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环磷酰胺对两类干细胞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呈指数形,效能比依次为5.15,6.01,7.96和9.98。阿糖胞苷对NCFU-S无明显作用,但对LCFU-S杀伤作用强,大剂量时剂量—反应曲线趋于水平。当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半合成三尖杉酯碱的剂量分别低于0.30,0.28和0.75mg/kg时,对LCFU-S无明显作用,剂量—反应曲线上出现“肩形”,提示LCFU-S在小剂量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作用下,有一受亚致死性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及MDS-RAEB细胞株MUTZ-1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XIAP的表达和高三尖杉酯碱(HHT)诱导MUTZ-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47例初发MDS患者及15名异基因骨髓移植志愿供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XIAP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DS-RAEB细胞系MUTZ-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XIAP在MUTZ-1中的表达;研究survivin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和HHT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MDS患者survivin mRNA 总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3%和0,P<0.01),高危组(RAEB、RAEB-t、CMML)阳性率高于低危组(分别为53.6%和16.7%,P<0.05).MDS患者及正常对照均表达XIAP,但表达水平不同,其中低危组XIAP mRNA(0.74±0.24)低于正常对照组(1.01±0.28)(P<0.05),高危组XIAP mRNA表达(1.55±0.34)高于低危组及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HHT能诱导MUTZ-1细胞凋亡,凋亡率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细胞被阻滞在G2期;HHT作用MUTZ-1细胞6?h后细胞内survivin 表达下调,而XIAP表达无明显变化.survivin AS-ODN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并提高MUTZ-1细胞对HHT的敏感性.结论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XIAP表达在MDS的不同阶段的改变可能与MDS的发生及发展有关.HHT能诱导MUTZ-1细胞凋亡,且能使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 mRNA下调,可能是HHT诱导MUTZ-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HI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和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分别采用DAC+HIA方案(观察组,n=17)和FLAG方案(对照组,n=33)作为诱导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计算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64.7%,高于对照组的33.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76.5%和60.6% (P>0.05)。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均未达,死亡率和复发率为35.3%和18.2%;对照组的中位OS和中位RFS为654 d和612 d,死亡率和复发率为42.4%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结论DAC联合HIA方案作为首选治疗复发难治性AML与FLAG方案总体疗效相当,且完全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与减低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Ara-C(HA)两种化疗方案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收治的采用减低剂量IA方案(低剂量IA组)或减低剂量HA方案(低剂量HA组)治疗的初治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治疗2个疗程后,低剂量IA组67例患者中46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8.7%,低剂量HA组20例患者中8例达CR,CR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372,P=0.020).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7.6%(52/67)和60.0%(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均为骨髓抑制,但除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3,P=0.003)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初治AML患者,低剂量IA方案的疗效优于低剂量HA方案,但不良反应较低剂量HA方案严重.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对K562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及端粒酶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IFN-α、HHT以及两药联合作用K562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吉姆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PI-Annexin VFITC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Krupp改良的荧光素标记的端粒重复扩增方法(TRAP)检测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RT-PCR方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变化。结果:5×106U·L-1 IFN-α分别联合5-40 μg·L-1 HHT诱导K562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生长,单用HHT时IC50为27.35 μg·L-1,联用5×106 U·L-1 IFN-α后IC50降为18.72 μg·L-1;IFN-α与HHT联用明显下调hTERT mRNA表达并抑制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论:IFN-α联合HHT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下调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两药联合作用强于单独用药,提示临床IFN-α联合HHT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可能比单用HHT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8.
Xu Y  Yang G  Jin W  Chen K  Li J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1-7, 21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ingtonine,HHT)脂质体及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对兔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40只家兔双眼行巩膜后唇咬切术,自术后次日起,第1组结膜下注射HHT脂质体,第2组结膜下注射空白脂质体(对照组),第3组结膜下注射低剂量HHT注射液,第4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第5组结膜下注射高剂量HHT注射液。结果2个对照组的滤过泡在术后7天失败,低剂量HHT组的滤过泡在术后9天失败,HHT脂质体组的滤过泡在术后12天失败,高剂量HHT组的滤过泡在术后15天失败。术后5~10天,高剂量HHT组的巩膜瘘道阻塞率为375%,其余4组的阻塞率均为1000%;术后15~30天,5组的巩膜瘘道阻塞率均为1000%。高剂量HHT组中630%的眼出现中至重度角膜水肿及角膜血管翳。结论对兔眼滤过术后应用HHT脂质体和低剂量HHT注射液不能明显提高兔眼滤过术的成功率。应用高剂量HHT注射液可暂时提高兔眼滤过术的成功率,但副作用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诱导的人白血病细胞耐药相关分子.方法 在前期建立的HHT诱导的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HHT的基础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K562/HHT细胞、其亲本K562细胞以及用耐药逆转剂米非司酮(RU486)作用后的K562/HHT(K562/HHT/RU486)细胞三者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选择在这三种细胞中呈动态变化的骨髓细胞X染色体上酪氨酸激酶(BMX)基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验证,进而转染BMX基因到K562和K562/HHT细胞,观察BMX过表达时这两种细胞内柔红霉素(DNR)含量的变化,确定BMX是否在K562/HHT细胞耐药形成中发挥作用.结果 耐药细胞K562/HHT与其亲本K562细胞相比,共有117个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5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60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耐药细胞K562/HHT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明显上调;K562/HHT/RU486细胞与K562/HHT细胞相比,13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37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耐药、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转录调节以及离子转运等.基因NM-001721(BMX)、NM-031459(SESN2)、NM-033642(FGF13)和AL 049309(SFRS12)在两组芯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BMX基因在K562/HHT细胞中的表达与K562细胞相比,明显上调,在K562/HHT/RU486细胞则较K562/HHT细胞减低.进一步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得到了相同的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BMX质粒转染的K562及K562/HHT细胞BMX表达均上调,流式细胞术检测到K562及K562/HHT细胞内DNR含量荧光强度分别为79.28±4.04和29.84±2.67,均较转染前荧光强度158.52±8.08和58.58±6.53显著减低.结论 BMX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的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HHT耐药性产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 对 42例使用高三尖杉酯碱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探索血药浓度及代谢动力学过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 HPL C测定患者血清中高三尖杉酯碱的血药浓度。结果 :高三尖杉酯碱在体内为二房室分布 ,药代动力学在不同个体间差异显著 ,与化疗疗效有关的参数是 K12 / K2 1,有效和无效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单独给药与联合用药组药代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分析表明 K12 / K2 1与疗效呈负相关 (P<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