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8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447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729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75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35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29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262篇
  3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71.
目的:分析地黄在中药类保健食品中生熟异用下的配方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生、熟地黄保健食品数据,对其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进行统计,运用Apriori算法和Kulc、不平衡比参数对地黄生熟异用的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用于辅助降血糖,熟地黄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营养性贫血。在辅助降血糖类生地黄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阴药、解表药、解热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生地黄-黄芪-苦瓜;在增强免疫力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党参-阿胶;在缓解体力疲劳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人参-淫羊藿、熟地黄-人参-枸杞子;在改善营养性贫血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黄芪-阿胶、熟地黄-黄芪-当归。结论:地黄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遵循生熟异用的规律,在不同保健功能中,组方配伍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生、熟地黄保健食品研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从“性-效”关联角度,采用“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整合研究策略,系统评价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热者寒之”药效作用中的贡献度和贡献形式。方法 2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组、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热证模型组、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组(BHGZT,21.4 g·kg-1)、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去石膏拆方组(BHGZT-GYP,10.7 g·kg-1)。利用热痹经典动物模型-AIA热证大鼠来源的转录组表达谱数据,通过“病证基因-药物效应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预测石膏在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热痹的主要作用环节。基于AIA热证大鼠模型从受累关节情况、关节临床积分、肿胀度、关节表面温度、疼痛阈值、关节损伤等疾病严重指标和病证结合指标情况,以及体内“免疫-炎症”失衡调节层面进行整体验证,并基于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开展体外成脂实验验证。结果 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干预热痹中的主要作用环节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的失衡。动物实验观察可见,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均可显著缓解AIA热证大鼠受累关节红肿、畸变和疼痛等症状(P<0.01),并抑制受累膝/踝关节损伤、滑膜炎症、骨破坏等病理改变(P<0.05),且全方作用明显优于去石膏拆方(P<0.05)。机制研究表明,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可显著抑制AIA热证大鼠的胸腺/脾脏损伤和内脏指数(P<0.05),并降低TLR4、TNF-α、IL-6、IL-1β及IL-1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实验表明,与去石膏拆方组相比,白虎加桂枝汤全方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脂肪细胞成脂,且单纯石膏对脂滴含量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表明石膏在全方抑制成脂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缓解热痹相关的能量代谢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失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其寒药性及其清热泻火的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结社和戏曲都很繁盛,并且出现了二者的融合。由于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将文人结社视为一种纯政治或文学运动.因此对于结社活动的娱乐性关注不够。本文即由此入手,描述了这一时期内结社过程中的演剧活动,阐述二者结合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它们对明清戏曲繁荣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骆宾妃  董佳威  刘红宁  曾展  姚佳  陈钰  陈晓凡 《中草药》2023,54(8):2536-2545
目的 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中药方剂“病-药-量”的相应规律,为竹沥的临床诊疗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的中药方剂,录入Excel 2016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含竹沥方剂349首,主治病证分类共99种,其中高频病证(≥20次)主要为“中风”“痰饮”“咳嗽”,治疗“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为主,“痰饮”以饮停胃肠为主,“咳嗽”以痰热郁肺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19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生姜、甘草、茯苓、陈皮等,药物功效种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其次为温性药,药味多选用甘、苦、辛味,药物归经以脾、胃、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100 mL,核心药物配伍重用防风以祛风化痰,改善脑络痹阻;治疗“痰饮”时,剂型多为丸剂,竹沥用量为200 mL...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基于关联分析和互信息熵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与胃病相关的中药成方制剂进行药物配伍应用规律研究。方法 锁定“胃”“脘”“宽中”“纳呆”“呕恶”“食积”等为检索词,收集《中国药典》中胃病相关成方制剂,结合药智数据网、蒲标网及中国知网(CNKI)辅助检索其药材相关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9.1完成网络可视化。用互信息熵(mutual information entropy,MIE)量化药对关联程度,选择高MIE药对在Cytoscape 3.9.1中构建药材配伍网络,并采用Glay算法对网络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并将以上2种方法进行组合分析,先用Apriori算法收集所有核心中药组合,再计算并筛选出高MIE值药对。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共收录263个胃病相关成方制剂,剂型以丸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涉及352味药材,主要包括清热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等,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居多。其中有13味名贵中药,34味...  相似文献   
77.
78.
79.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 declar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a pandemic on March 11, 2020. COVID-19 is not the first infectious disease to affect Trinidad and Tobago. The country has faced outbreaks of both Chikungunya and Zika virus in 2014 and 2016 respectively. The viral pandemic is predict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upon all countries, but the healthcare servic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The Government of Trinidad and Tobago swiftly established a parallel healthcare system to isolate and treat suspected and confirmed cases of COVID-19. Strick ‘lockdown' orders, office closures, social distancing and face mask usage recommendation were implemented following advice from the WHO. This approach has seen Trinidad and Tobago emerge from the second wave of infections, with the most recent Oxford COVID-19 Government Response Tracker report indicating a favourable risk of openness index for the country. The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on the orthopaedic service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healthcare system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strained by shortages i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inadequate testing facilities, the public system moved into emergency mode prioritizing the care of urgent and critical cases. Private healthcare driven more by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quickly instituted widespread safety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clinics remained open and elective surgery was not interrupted. Orthopaedic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was quickly migrated to an online platform to facilitate both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 The Caribbean Association of Orthopedic Surgeons through its frequent virtual meetings provided a forum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st colleagues. The pandemic has disrupted our daily routines leading to unparalleled changes to our lives and livelihoods. Many of these changes will remain long after the pandemic is over, permanently transforming the practice of orthopaedics.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