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8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463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1137篇
口腔科学   1135篇
临床医学   1643篇
内科学   1540篇
皮肤病学   525篇
神经病学   646篇
特种医学   8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64篇
综合类   2388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1206篇
  10篇
中国医学   799篇
肿瘤学   46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03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996篇
  2010年   928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101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5篇
  197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置钉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48例胸腰椎骨折即将行后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明胶海绵组和骨蜡组。明胶海绵组共23例,置钉过程中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至椎弓根孔道止血;骨蜡组共25例,在透视定位时应用骨蜡封闭椎弓根孔道。记录置钉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置钉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检测术前和术后5 d RBC、HB和HCT。[结果]两组在置钉总数、伤椎置钉数、伤椎位置各椎置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于复查时消失。术后两组均无明胶海绵或骨蜡导致的不良反应。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输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均小于骨蜡组。每钉置入过程中明胶海绵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骨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RBC、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椎弓根孔道止血可显著减少安置椎弓根螺钉过程中的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在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磁锚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置抓钳和锚定磁体2个部分。以6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为模型,用磁锚定装置代替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副操作孔抓钳,经主操作孔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钳夹于阑尾尖部,体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内置抓钳的靶磁体相吸,移动锚定磁体即可改变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从而有效牵拉暴露手术术野,完成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利用磁锚定装置进行阑尾切除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只Beagle犬均顺利完成磁锚定技术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27~38 min,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犬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在相关设计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可尝试或试验性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中药质量的评控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评价,继而更为全面地保证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是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保证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已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发展趋势之一。在此处主要论述了近年来基于生物活性与效应基准的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对其未来应用做出展望,从而更好的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use of one-per-mil tumescent solution (a mixture of epinephrine and 0.2% lidocaine in a ratio of 1:1,000,000 in normal saline solution) and tourniquet to create clear operative fields an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post burn hand contracture surgery.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ere divided into one-permil tumescent technique and tourniquet group for a similar surgical procedure. Three independent assessors evaluated the clarity of the operative fields through recorded videos for the first 15 min and the first 10-minute of each hour of the surgery. Functional outcome was evaluated at least three months postoperatively using total active and passive motion (TAM and TPM) of each digit.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 were tested during baseline (5 min before the procedures), ischemia phase, and reperfusion phase (a phase when the blood flow returned to the tissue).Results35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17 in the tumescent group and 18 in the tourniquet group. We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arity of operative field between tumescent and tourniquet groups, 5 vs 35 bloodless operative fields, respectively (p < 0.05). TAM and TPM of each digit before surgery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p > 0.05). Furthermore, we found no difference in MDA and TNF-α levels between both groups at their respective phases.ConclusionsThe use of one-per-mil tumescent technique does not replace tourniquet use to create bloodless operative fields in burned hand contracture surgery. However,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showing that tumescent technique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ourniquet without compromising outcomes. The MDA and TNF-α examinations do not provide conclusive outcomes regard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8.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分析、总结、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32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病人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为主、必要时配合植皮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创面修复。结果:32例糖尿病足溃疡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获得修复9例(占28.1%),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皮片移植12例(占37.5%),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皮瓣修复5例(占15.6%),进行截肢6例(占18.8%)。结论:及时就诊、及时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能有效修复溃疡创面、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相似文献   
19.
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在CR足部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在体厚差别较大的足部CR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足部CR图像50例,采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处理用以观察趾周软组织、第1趾甲沟、第5趾骨远侧节、距骨小粱、跟骰关节间隙的清晰显示率,并与常规CR处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处理后,显示全足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与常规CR图像相比,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t=7.732,P<0.05)。结论对体厚差别较大的足部CR图像,应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使大量有用信息得以充分利用,能在同一幅图像上同时显示软组织、骨骼及关节结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Smart Prep技术在肾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20例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肾动脉的有效浓度阈值。65例行肾动脉CTA造影,经肘静脉团注370mgI/ml优维显1.5ml/kg后,应用Smart Prep软件实时监控靶血管浓度,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有效浓度阈值时触发增强扫描完成数据采集,重组和重建图像显示肾动脉。结果:65例肾动脉CTA造影均获成功,58例(89.2%)增强时相处于最佳扫描时期。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15~38s不等,个体差异明显,而肾动脉CT值持续位于有效浓度阈值(100HU)以上。结论:Smart Prep技术实时监控肾动脉对比剂浓度变化并及时触发增强扫描,它不受个体差异影响即可确保增强扫描的实施,优于小剂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