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28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576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6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Fas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高质量及充足的Fas蛋白,采用PCR技术调整Fa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使之与生物素化蛋白基因阅读框架一致;缺失了FascDNA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并增加一个大肠杆菌偏性终止密码子,构建FascDNA和生物素化融合原核表达质粒PinPoint-Fas。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HB101,经500mmolIPTG在37℃条件下诱导4h,SDS-PAGE及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得以高效表达,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13.8%。用亲和层析树脂对生物素化融合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得到Fas重组的蛋白,且表达的Fas融合蛋白具有抗体结合活性。此蛋白的表达成功将解决Fas膜蛋白不易提取的难题,为深入研究Fas提供了良好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对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应用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构建的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修饰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修饰的H22细胞上CD80的表达.将修饰的H22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悬液混合后进行培养,分别应用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经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可有效地结合于H22细胞膜上(P<0.05),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可明显刺激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增强CTL的细胞毒活性(P<0.05).结论 CD80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用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为CD80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下一步体内免疫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视黄酸依赖Fas/RARα表达载体转染HL-60细胞启动的凋亡效应。方法:成功构建视黄酸依赖Fas/RARα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经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流式细胞、DNA梯形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测视黄酸处理后细胞凋亡效应的发生。结果:以一定剂量的视黄酸处理HL-60后,细胞增殖受抑,呈凋亡性变。结论:视黄酸及其依赖的融合基因表达可协同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34.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an ultrastructural perspec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is a frequent diagnosis,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umors to histologically similar soft tissue neoplasms is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157 examples representing the 4 main subtypes were review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ach tumor was studied with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were performed on 77 tumors. Electron micrographs on 100 fibrosarcomas were reviewed for comparison.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s often closely resemble fibrosarcomas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re generally of degree only. Evidence for true histiocytic differentiation was not fou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did not contradict the authors' impression from electron microscopy that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forms part of the histologic spectrum of tumors of fibroblasts.  相似文献   
35.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HLA-A*0201(A*0201)融合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分析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以RT-PCR方法克隆A*0201cDNA,构建A*0201-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结果:从两个HLA-A2阳性供者外周血细胞中克隆到A*0201cDNA编码区全长序列。通过PCR方法在起始位点前加入Kozak序列并删除终止密码,成功构建A*0201-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以该质粒转染K562细胞,5h后A*0201和EGFP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25.12±2.26、27.37±3.59,24h后表达水平无明显提高。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胞内分布较少。相反,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不表达A*0201分子,仅表达EGFP,且其在细胞内呈弥散样分布。结论:成功构建A*0201-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K562细胞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膜表面,提示表达该融合蛋白的K562细胞是潜在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电镜观察细胞微结构变化及基因组DNA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BCR/ABL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FCM检测见到典型的凋亡峰,8.0mg/LBER作用24-72h,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由(29.20±3.82)%上升至(61.77±4.35)%(P<0.01);以2.0-8.0mg/LBER作用24h,随药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凋亡率也增加。电镜下可见明确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16.0mg/LBER处理24h,K562细胞bcr/ablmRNA相对表达量及BCR/ABL融合蛋白质P2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3±0.02vs1.19±0.02(P<0.01)和0.63±0.01vs1.04±0.02(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效应。经BER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强度与P210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bcr/abl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97,P<0.01)。结论:在体外BER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抑制bcr/ablmRNA表达及其蛋白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稳定的脊柱融合与相邻椎骨的融合有关,经典的脊柱融合手术采用剥离椎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虽然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被认为是植骨融合的金标准,但是它常伴有并发症出现,基因治疗被认为是促进脊柱关节固定融合的新途径,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应用腺病毒,脂质体搭载人骨形成蛋白(hBMP)基因族能促进脊柱融合,有关在动物模型中通过基因转染促进脊柱融合的研究,本文对此作简要介绍,弄清楚骨形成中基因的表达和开发出新的基因转染载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因治疗脊柱融合能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在电镜下观察了正常人腹壁神经小分支的神经束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在神经内膜间质中发现了纤维性长间距体(FLS)。 1.2~5层神经束膜细胞紧密地包绕着神经束。束膜细胞呈扁平样排列,胞质内有丰富的微丝和吞饮小泡,基膜明显而连续。紧贴其外的和神经内膜中的成纤维细胞均无基膜。两相贴的束膜细胞之间可见缝管连接和丰富的桥粒,也可见胶原纤维。神经内膜间质中胶原原纤维细,有FLS体存在;而束膜外侧的胶原原纤维较粗,未见FLS体。 2.多数FLS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Schwann细胞基膜相连,个别处周围为一般胶原原纤维,未见基膜;有髓神经纤维的Schwann细胞处未见FLS体。纵切面上,多数FLS体呈纺锤状,大小不等,其长轴与相邻胶原原纤维的长轴平行,有时可见两者相互延续移行。偶见FLS体呈桥样架于两Schwann细胞之间,FLS体的暗带与两侧Schwann细胞的基膜相延续。还见2~3个FLS体并为一体,但横纹错开。FLS体的斜断面近似长方形,也呈横纹样结构,与纵断面没有很大区别。FLS体的横纹周期长约133nm,暗带约53nm,主要由电子较密的颗粒状物构成;明带约80nm,由方向大致相同的微丝网构成;横纹周期中无细横纹存在。本文并对神经束膜细胞可能的作用、FLS体与基膜的关系、FLS体的横纹周期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IL-4和TNF-α是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活性因子,两者在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我们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Xd1构建了插入IL-2和TNF-α融合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XdF,融合基因包括编码IL-2前导肽和IL-2和TNF-α成熟肽的序列。重组载体用Lipofectin方法引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挑选G418抗性克隆,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获得一滴度为1×10 ̄4CFU/ml的高滴度克隆。超速离心浓缩这一重组病毒上清,转导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PCR可从融合基因转导的细胞DNA中扩增出1.1kb的融合基因片断,证明目的基因完整的整合在细胞的基因组DNA中,测其上清中的IL-2和TNF-α活性结果显示:IL-2的活性为8-15U/10 ̄6cells/24h,TNF-α的活性为150-400U/10 ̄6cells/24h。这一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融合基因可以在卵巢癌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表达的融合基因产物在体内和体外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构建及表达人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出cTnI(28-110aa)和TnC基因,通过引物设计在两者之间加上linker序列即编码19个中性氨基酸残基TS-(G4S)3-AC的序列,克隆PCR产物,并构建成pET28a-cTnI(28-110aa)-linker-TnC表达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纯度和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高表达,在摇瓶中的表达量为20mg/L.经一步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获得条带单一的目的蛋白,采用进口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鉴定证实.目的蛋白有较高的免疫反应性。结论采用原核表达方法获得了具有高纯度和高免疫反应活性的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