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后预氧对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过程中低氧的预防作用,以及维持1.0 MAC麻醉状态其挥发器刻度(Cv)的调整方法。方法:8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氧组和无预氧组。麻醉诱导前不行紧闭面罩吸氧去氮,仅在呼吸减弱、停止时给予面罩辅助、控制呼吸,气管插管后接Ohmeda麻醉呼吸机。预氧组用5L/min氧流量进行正压通气3min(预氧),然后降低氧低流量紧闭吸入地氟醚;无预氧组直接紧闭吸入地氟醚。两组均以1.0MAC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下降至30%的时间和再充氧后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Cv分别维持于不同刻度的时间。结果:预氧组FiO2首次降至30%的时间[(404.8±19.5)min]明显长于无预氧组[(246.5±95.7)min],预氧组在术中各个时刻FiO2均显著高于无预氧组。维持1.0MAC麻醉时Cv置于18%、14%、12%、10%、8%、6%的时间分别为(42.6±16.5)min、(37.9±25.1)min、(47.4±32.4)min、(49.9±47.2)min、(55.2±40.2)min、(86±50.2)min。结论: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有发生低氧的可能,预氧可有效预防其发生;紧闭维持1.0MAC麻醉时,推荐Cv置于18%、14%、12%、10%、8%的时间分别40、40、50、50、50min。然后以6%维持。  相似文献   
12.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desfluran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voluntee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 B. WEISKOPF 《Anaesthesia》1995,50(S10):14-17
  相似文献   
13.
地氟醚对冠心病病人血液动力学及ST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受用经气多普勒超声及Holter心电监测仪观察地氟醚对冠心病病人血液动力力学及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地氟醚(I组)和异氟醚(Ⅱ组)所有病人麻醉前1小时肌肉注射哌替啶,东莨菪碱,局麻下行国脉及颈内静穿刺,用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2%利多卡因喷喉,插入多普勒气管导管,并与心输出量测定仪连接,用OhmedaExcel80型全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地氟醚以不同MAC值维持麻醉期间对脑脊液压力(CSFP)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MCA)的影响。方法 60名颅内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选用地氟醚维持麻醉,B组选用异氟醚维持麻醉。每组病人又按维持麻醉的不同MAC值分为三小组:分组MAC值为0.5、0.8和1.1。通过蛛网膜下腔导管监测CSFP的变化,分别于麻醉前、诱导插管时观察记录,并于MAC值稳定于预定值开始,每5分钟测量一次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接种于培养板或培养皿中,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C组)不行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A/R组)缺氧30 min后,复氧60 min;缺氧/复氧+炎症介质刺激组[A/R+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组]在复氧同时加入10 ng/ml rhTNF-α 10 μl;地氟醚预处理+缺氧/复氧组(Des+A/R组)及地氟醚预处理+缺氧/复氧+炎症介质刺激组(Des+A/R+ rhTNF-α组)先给予7.2%地氟醚30 min,洗脱10 min,然后进行缺氧/复氧,复氧同时加入10 ng/ml rhTNF-α 10 μl.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R组和A/R+rhTNF-α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A/R组比较,Des+A/R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R+rhTNF-α组比较,Des+A/R+rhTNF-α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电镜下,A/R组和A/R+rhTNF-α组可见凋亡和坏死细胞,Des+A/R组和Des+A/R+rhTNF-α组细胞处于增殖和修复状态.结论 7.2%地氟醚预处理30 min可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下降,其中七氟醚减轻作用最强。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 for the increase in cerebral oximetry (rSO2) during 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desflurane,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hypocapnia and N2O on the model. Twelv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 physical status class 1 and 2 subject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into an Air and N2O group. After inducing anesthesia, desflurane was then increased abruptly from 4.0 to 12.0%. The PETCO2, PETDESF and rSO2 were recorded at 12 predetermined periods for the following 10 min.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rSO2 reached +24-25% during normocapnia. The increase in rSO2 could be fitted to a four parameter logistic equ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logarithm of PETDESF. Hypocapnia reduced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rSO2, shifted the EC50 to the right, and increased the slope in the Air group. N2O shifted the EC50 to the right, and reduced the slope leaving the maximum rSO2 unchanged. The N2O-effects disappeared during hypocapnia. The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of rSO2 to CO2 is still preserved during 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desflurane. N2O slows the response of rSO2. Hypocapnia overwhelms all the effects of N2O.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90 g,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ml后机械通气4 h;LPS组(L组)股静脉注射LPS 5mg/kg后机械通气4 h;地氟醚1.0MAC组(D1)和地氟醚1.5 MAC组(D2)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机械通气,分别吸入地氟醚1.0 MAC和1.5 MAC 4 h,机械通气4 h后处死大鼠,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NO含量、tNOS活性、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1);与L组比较,D1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5)。结论吸入地氟醚1.5 MAC 4 h可加重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吸入地氟醚1.0 MAC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低流量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35kg/m^2。随机分为2组(n=20):地氟醚组(D组)和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调节纯氧流量3L/min,术中调整挥发罐刻度,维持肺泡浓度(FA)0.8 MAC,稳定5min后纯氧流量改为1L/min。调节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维持HR和B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同时吸入纯氧3L/min。记录设定的吸入麻醉药浓度(FD)、吸入麻醉药浓度(FI)、FA/FI=1/2时间、FA/FAO=1/2时间(FAO为关闭挥发罐即时的肺泡浓度),并计算各时点FA/FI、FA/FD。结果D组FA/FI=1/2时间及FA/FAO=1/2时间均较Ⅰ组缩短(P<0.05)。低流量麻醉下,D组FD稳定,Ⅰ组FD波动较大。D组FA/FI、FA/FD上升速率较Ⅰ组快,且同一时点各比值D组均高于Ⅰ组。结论与异氟醚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低流量吸入地氟醚时达到预定的肺泡浓度更迅速,可控性好,停止吸入时排泄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术中行SEP监测的患者30例,每例应用地氟醚和七氟醚,分为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n=30).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肌松、SEP和血流动力学.维持BIS范围35~45,肌松消失,血流动力学平稳,调节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0.3、0.6和0.9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麻醉药.记录四肢吸入麻醉药前(基础值)、达到各呼气末浓度(T1、T2、T3)和吸入麻醉药吹尽时(回归值) 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计算与基础值比较所得的百分率.结果与基础值的潜伏期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2及T3,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上肢七氟醚组T2及T3,右下肢七氟醚组T1、T2及T3的潜伏期延长(P<0.05),其百分率随着吸入麻醉药物剂量的增加,潜伏期随之延长;与基础值的波幅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1,右下肢地氟醚组T1及T2,左上肢七氟醚组T1,左下肢七氟醚组T1及T3的波幅下降(P<0.05),尤其在T1时下降最明显.与地氟醚比较,左上肢和左下肢T1、T2、T3的潜伏期和波幅、右上肢和右下肢T2、T3的潜伏期和右下肢T1的波幅,七氟醚的抑制作用小(P<0.05).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对SEP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并且地氟醚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