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0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240篇
基础医学   180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2005篇
内科学   1186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492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76篇
综合类   2170篇
预防医学   136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578篇
  4篇
中国医学   760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1368篇
  2013年   1408篇
  2012年   1093篇
  2011年   1453篇
  2010年   974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神经症的性压抑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神经症患者潜在人格与性压抑和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神经症患者进行了婚姻质量问卷(性生活、婚姻质量部份)、抑郁自评量表(以下简称SDS)、焦虑自评量表(以下简称SAS)及自编的性生活调查问卷、主题统觉测验(以下简称TAT)测评.结果:1、神经症伴性障碍组TAT潜在人格与对照组相比,在支配、性、援助、躯体社会攻击、财产破坏欲求、自我攻击、情绪变化欲求和情绪言语攻击性、躯体社会攻击、引诱、缺乏、丧失、灾害、丧失支持、躯体伤害压力上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成就欲求下降(P<005-001);与神经症无性障碍组相比,神经症伴性障碍组的成就、支配、教养、性欲求得分显著增高,情绪言语攻击欲求得分下降(P<001~005);2、神经症伴性障碍组的性生活质量低,性频度、性后快感均低.3、SDS、SAS与TAT中的负性欲求呈明显的相关性,性行为调查与婚姻质量量表中的性行为呈正相关.结论:神经症的性压抑与其潜在人格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SCL-90抑郁和敌对因子特殊作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831名大学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研究抑郁和敌对因子特殊作用。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把大学新生分为存在4个自然群:G1-无症状组;G2-轻度症状组;G3-中度症状组;G4-重度症状组。再对4个自然群进行回归分析。结果SCL-90新生测查中,抑郁因子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的预测力最高;敌对因子等因子对大学新生中度心理问题具有较高预测力。结论抑郁和敌对因子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干预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西酞普兰,另一组服用马普替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0%;马普替林组显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反应的发生率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行腹部脂肪抽吸女性病人76例及随机抽取正常青年女性104人为调查对象。结果术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28.96%、23.67%,术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23.69%、18.40%,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术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抑郁自评量表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手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在病人术前和术后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抑郁认知理论的发展状况。方法从抑郁三联症和抑郁自我图式两方面对抑郁的认知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结果抑郁三联症可缩减为对自我的消极想法1个维度,抑郁者消极自我图式中还存在大量积极信息。结论需要加强对抑郁认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把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抑郁症组(抑郁症组,N=44)及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组(共病组N=34)。对所有对象评定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抑郁症组与共病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情况、家族史、民族、发病诱因和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S总分(14.0±1.2/12.1±2.0,t=4.92)、HAMD(38.1±4.0/33.4±4.7,t=4.35)和HAMA总分(22.6±5.5/11.7±2.7,t=10.93)及其因子分、HAMD第3项(自杀)条目分、SF-36躯体功能(79.2±13.6/69.1±13.6,t=3.25)、社交功能(70.0±21.2/50.0±22.5,t=4.02)评分共病组均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自杀风险大、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07.
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长期未预知应激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open-field和forced swinmming test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缰核和海马BDNT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缰核均表现为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海马BDNF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8.
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自Goleman《情绪智力》[1] 一书出版以来 ,情绪智力一词已为很多人所熟悉。情绪智力一般被定义为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2 - 3] 。虽然情绪智力有时被当作能力(或智力 )看待[2 ,4 ] ,有时则被认为是个性特质[5- 8] ,但研究者都相信情绪智力对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关于情绪智力常见的一个命题是个体情绪智力越高越能体会到情绪上的幸福感 (Emotionalwell -being) [1- 2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本研究拟探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  相似文献   
109.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后出现的抑郁情绪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 4 0 %~ 5 0 % [1] ,然而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特点少有报道 ,为观察脑卒中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我们对 6 3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水平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 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颅脑CT或MR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4 7例 ,出血性脑卒中 16例。首次发病 38例 ,两次及两次以上发病 2 5例。男性 4 0例 ,女性 2 3例。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10.
We calculated a 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RDC) endogenous score for 257 depressed inpatient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endogenous criteria present. The distribution of RDC endogenous scores was unimodal.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genous scores and results of th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 or morbid risk for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first-degree relatives. The morbid risk for a family history of alcoholism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ndogenous scores, although a consistent steady decline was not observ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DC criteria do not fit either the categorical or dimensional model of endogenous classification. Potential sources of difficulty with the RDC endogenous criteri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