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64篇
  免费   3308篇
  国内免费   1496篇
耳鼻咽喉   268篇
儿科学   428篇
妇产科学   2312篇
基础医学   3583篇
口腔科学   988篇
临床医学   5552篇
内科学   4486篇
皮肤病学   320篇
神经病学   1303篇
特种医学   2089篇
外科学   12501篇
综合类   834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2952篇
眼科学   1008篇
药学   3271篇
  43篇
中国医学   2857篇
肿瘤学   2552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890篇
  2022年   1531篇
  2021年   2465篇
  2020年   2310篇
  2019年   1790篇
  2018年   1881篇
  2017年   1658篇
  2016年   1737篇
  2015年   1707篇
  2014年   3897篇
  2013年   3811篇
  2012年   3203篇
  2011年   3573篇
  2010年   3023篇
  2009年   2669篇
  2008年   2394篇
  2007年   2344篇
  2006年   2030篇
  2005年   1731篇
  2004年   1516篇
  2003年   1292篇
  2002年   1089篇
  2001年   880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518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10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2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不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前路减压手术65例,后路减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使用MP组(n=20),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B组,术后使用MP组(n=23),即术中不使用,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C组,术中、术后使用MP组(n=19),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D组,空白对照组(n=21),术中、术后均不使用MP。术前和术后1d、2周、3个月分别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应用MP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各组患者ASI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周和3个月时,A、C组ASIA评分较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ASI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脊髓减压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MP1000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近期的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2.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融合及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的远期疗效,对照该术式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例由于急性外伤引起的L4/L5及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对病变节段分别采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手术全部经前路腹膜外切口。L5/S1采用椎间融合(自体髂骨 cage植入),L4/L5采用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随访4年,摄术后X线正侧位、动力位片,术后2年MRI检查,SF36问卷调查。同期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12、24、36及48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节段正侧位椎体间无移位,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非融合节段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年MRI显示有正常活动。同期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缓解,3例因症状加重实施手术。结论前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稳定椎节,缓解腰椎不稳所致的疼痛。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以有效地维持放射学稳定性,但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进一步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20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45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MMP-9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腰椎间盘组髓核内有一定量的MMP-9表达,退变腰椎间盘组髓核MMP-9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和1.65倍,存在差异(P〈0.05)。结论 MMP-9与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5.
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对宫颈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宫颈妊娠伴阴道出血患者11例,急诊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别灌注氨甲喋呤(MTX),然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或明胶海绵微粒加少量丝线微粒栓塞。结果宫颈妊娠孕囊由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以一侧为主,8例见对比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毕,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术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9例胚胎自行排出。2例行宫颈搔刮术,术中出血量不多,刮出物为陈旧性胎盘组织。胚胎排出或刮出后阴道出血完全停止。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妊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防和终止阴道大出血、保留子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We examined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93 patients affected by knee arthritis or osteonecrosis subjected to unilateral cementless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the LCS prothesis (Depuy/Johnson & Johnson). The mean follow-up was 9.5 years (range, 7–12 years). Clinical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Knee Society rating system, while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was done according to the Knee Society roentgenographic system.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mean knee score was 87 points: the functional score improved from 40 to 90. Radiolucent lines were small and not progressive. The implant survival at 12 years was 88%. Six knees (7%) required revision for implant-related problems. We conclude that the mobile-bearing prosthesis is a successful device even at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98.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Mechanical airway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retropharyngeal bleeding is rare. In most cases such a complication is described after head and neck trauma. Complicating factors include anticoagulant therapy, tumour, aneurysm, infection or major cervical spine injury. A precise initial diagnosis is necessary to avoid a life-threatening situation. Lateral X-ra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s essential for safe management. Treatment depends upon size of the haematoma as well a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patient. Smaller haematomas may be observed. Lager haematomas and those that fail to reabsorb should undergo drainage.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用MRI研究兔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血管化过程,探讨义眼台血管化MRI表现和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mmHA义眼台,于术后第2、3、4、5、6周对所有手术兔行双眼MR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计算义眼台强化区体积与义眼台体积比值(VE/VHA),对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于第2、4周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2只,第6周对剩余动物义眼台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第2、3、4、5、6周VE/VHA值分别为0.570±0.055;0.787±0.036;0.995±0.014;1.000±0.000;1.000±0.000。第2、3、4周VE/VHA值逐渐增加,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094,P=0),第4、5、6周均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6,P=0.520)。术后2周病理显示义眼台周边有纤维血管生长,第4、6周整个义眼台完全血管化。结论MRI可直观、准确地评价义眼台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