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确诊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与28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血清中CRP和心肌酶的含量。结果(1)脓毒症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酶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脓毒症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心肌酶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脓毒症时CRP检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心肌酶对危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2.
目的:评价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与肌酸激酶(CK)活性的比值在健康体检人员中进行恶性肿瘤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间的住院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120例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排除恶性肿瘤及任何心源性及其它疾病。用BECKMAN COULTER AU680生化系统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酸激酶活性的检测,计算二者的比值,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120例,CK-MB/CK平均值为25.2%,肿瘤组CK-MB/CK的平均值为45.9%,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显著区别。结论:健康查体人员若CK-MB/CK升高,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排除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3.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肌钙蛋白 T(c Tn T)、肌酸磷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生化法对 5 6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Tn T、CK、CK- MB、ST、L DH进行了测定。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水平均显著地升高 ,尤以重型组为甚。结论 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水平对了解病情、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34.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对照组(Ⅱ组,n=14)。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主动脉开放1h(T4)、2h(T5)、3h(T6)、18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鄄FABP和CK鄄MB。结果:两组患者H鄄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十倍,主动脉开放1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3h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开放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乌司他丁组H鄄FABP值在T3、T4、T5点均低于对照组,在T3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CK鄄MB升高的时间迟于H鄄FABP,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出现峰值时间和H鄄FABP相同,但持续时间要长于H鄄FABP。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CK鄄MB值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鄄FABP与CK鄄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乌司他丁能减缓其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435.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芪参益气滴丸,1袋/次,3次/d。两组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磷酸肌酸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6 min步行距离试验量表(6MWT)、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中CK-MB、CK和LDH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和MMSE评分明显升高,而GRAC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6MWT、MMSE评分和GRACE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协同治疗,能较好的对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增强,且有效改善运动耐受力、精神状态,降低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436.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CK-MB/CK比值在诊断多发伤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104例,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41例(A组),无合并心肌损伤组63例(B组),分别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并采集血样测定CK、CK-MB,计算CK-MB/CK比值,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结果ISS值与CK峰值呈正相关。A组CK-MB峰值及CK-MB/CK比值升高率明显高于B组(P<0.05)。CK-MBCK-MB/CK比值在诊断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CK-MB92.12%、69.13%、80.44%、2.98、0.114;CK-MB/CK90.70%、87.23%、86.52%、7.10、0.106。结论 多发伤患者损伤赵严重血清CK峰值也越高;CK-MBCK-MB/CK比值是诊断多发伤心肌损伤的较好指标,且CK-MB/CK比值诊断价值优于CK-MB。  相似文献   
437.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STEMI)ACS和23例非ST段抬高(NSTEMI)ACS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的0~2 h、4~6 h分别进行hs-CRP、cTnI、Mb和CK-MB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0~2 h:hs-CRP和Mb检测阳性率高于cTnI和CK-MB,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cTnI、Mb、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 h: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且两组间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检测hs-CRP、Mb,敏感性优于cTnI、CK-MB;hs-CRP、cTnI、Mb能检测出微小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有50%左右存在微小心肌梗死;hs-CRP、cTnI、Mb、CK-MB测定对诊断SIEM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38.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温控大头电极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温控大头电极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并分析两者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7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于术前、术后12~20 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hs-CRP和CK-MB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术前hs-CRP与CK-MB水平分别为(1.11±1.66)mg.L-1、(8.43±3.54)IU.L-1,术后分别为(2.25±2.42)mg.L-1、(11.47±4.37)IU.L-1(P值均<0.001),术前CK-MB均正常,术后5例升高(>16IU.L-1),术后hs-CRP和CK-MB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23,(P<0.037);经股动脉途径34例,经股静脉途径36例,术前CK-MB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K-MB分别为(12.59±5.19)IU.L-1、(10.42±3.16)IU.L-1,(P<0.037)。结论温控大头电极RFCA可致轻微的心肌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经股动、静脉途径行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且hs-CRP和CK-MB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9.
随机将27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两组,其中甲组14例,心内直视术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进行;乙组13例,心内直视术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进行。术前、术后患者血清测定CK及CK-MB,结果显示:二尖瓣置换术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进行,对心肌损害相对较小,这对心内直机术的心肌保护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