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9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603篇
口腔科学   1735篇
临床医学   1061篇
内科学   37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59篇
特种医学   1491篇
外科学   4781篇
综合类   1386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594篇
药学   456篇
  4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4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损伤后宜早期干预,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是现有技术水平上最为理想的选择。本文就国内现有的应用较多的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的重建术式、不同重建材料及重建固定技术进行总结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43.
Heubner回返动脉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位显微手术避免损伤Heubner回返动脉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经双侧椎动脉 (VA)、颈内动脉 (ICA)乳胶灌注的尸头标本 2 2例 ,按翼点入路方向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 2 0例Heubner回返动脉的起点、管径、行径及其毗邻关系。 2例模拟手术操作。结果 :(1)本组观测到 4 3支回返动脉 ,其中 39支Heubher回返动脉 ;4支副Heubner回返动脉。 (2 )Heubner回返动脉 4 6 .5 % (2 0 / 4 3)起于A2 段 ,2 5 .6 % (11/ 4 3)起于A1段 ,2 7.9% (12 /4 3)起于前交通动脉 (ACOA)水平的大脑前动脉 (ACA)。 (3)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管径 :左侧 0 .81± 0 .2 1mm(0 .35~ 1.17mm) ;右侧 0 .84± 0 .2 6mm(0 .37~ 1.2 1mm)。 (4 )回返动脉发出后 ,与ACA反方向成锐角 ,沿A1上壁、外侧及后内侧 ,越过ICA两分叉 ,经大脑中动脉 (MCA)始段前面穿通入脑 ,少数回返动脉行走于前穿质 (APS)的后部。A1近端 3~ 5mm或中 1/ 3段穿通支少。结论 :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位手术时 ,A1近端 3~ 5mm或中 1/ 3段夹闭 ,并解剖寻找、剥离Heubner回返动脉 ,可避免损伤Heubner回返动脉及其它穿通支 ,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25例(2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PCL 重建术,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0min(80~100min).25例膝术毕PCL重建后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4 d.25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膝后抽屉试验阴性,2例后抽屉试验1级.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8±8.1)分提高至(77.8±6.4)分(t=-15.999,P=0.000).按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膝关节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分级,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15例,随访时正常(A级)8例、接近正常(B级)15例、异常(C级)2例(Z=-4.394,P=0.000). 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5.
Two cases of internal herniation through a defect in the broad ligament of the uterus are described. Both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laparoscopically. This rare condition should be borne in mind when a middle-aged woman presents with colicky lower abdominal pain. The cause is unknown, but both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origins have been proposed. As far as emergency situations are concerned, laparoscopy has proven to be both a diagnostic and a therapeutic tool.  相似文献   
46.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49.
50.
Femoral attachment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End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rthopaedic procedures. Correct tunnel positioning is a prerequisite to success. Cur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unable to duplicate the complex anatomy and function of the native ACL. Surgery mainly aims at restoring anteroposterior laxity. The ACL is not isometric and only a few fibers are nearly isometric over the full range of motion. However, a nearly isometric behaviour of the ACL graft is desirable. Isometr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emoral attachment; thus the femoral tunnel position has a greater effect than the tibial on graft length chang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anatomy of the femoral ACL insertion and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to replicate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