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10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390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目的:观察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联合调Q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豚鼠模型后对表皮黑素细胞(melanocyte,MC)的影响,为联合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60只豚鼠随机抽取12只为A组(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为B组(模型制备组),造模45 d后分为B1(模型对照组)、B2(激光治疗组)、B3(大豆治疗组)、B4(大豆联合激光组),在治疗不同时期比较各组皮肤表观指标、皮肤CT、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elan A变化,观察对表皮MC的影响。结果:①造模后,B1、B2、B3、B4组与A组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显著增高(P<0.05),豚鼠黄褐斑模型制备成功。②B2、B3、B4组治疗前、后SOD活力及MD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4组差异最显著(P<0.05)。③治疗5周即刻起,B2、B3、B4组与治疗前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显著下降(P<0.05),B4组差异最显著(P<0.05)。结论:调Q1064 nm激光联合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治疗黄褐斑较单独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2.
不久前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2》热映后,观众们走出电影院就开始嘀咕一个新名词"黑色素瘤"。原来,电影中由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得了"不治之症"——脚背上的黑痣变成了黑色素瘤。这让不少身上有黑痣的人忐忑不安。对此,有关医学专家提醒说,其实黑痣发生恶变的几率很小,不过长在易摩擦部位的恶变几率要稍高一些。虽然现在点痣手术的安全性比较高,但专家认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医学上一般都不主张点痣。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报道4例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方法 收集和分析4例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4.5年,均表现为乳头和(或)乳晕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皮突延长.结论 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是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少见,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和组织学都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84.
患儿男,7岁.因头顶部斑块5年,圆锥形增生物2年,于2008年12月4日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头顶部出现黄豆大淡黄色斑块,稍高出皮面,无自觉症状,未引起重视.此后皮损缓慢增大、增厚,明显隆起呈疣状.2年前皮损增至蚕豆大,皮损近边缘出现一绿豆大灰褐色丘疹,此后逐渐增大呈圆锥状.患儿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患儿父母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85.
泛发性单侧线状疣状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左侧颈肩背疣状增生物19年.患者出生时左侧耳后颈肩背即见条状稍隆起皮疹,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大,近2年来皮损表面出现数个孤立疣状物,无明显不适;1年前左侧胸部也出现线状分布的疣状丘疹,左侧耳后的疣状斑块上可见渗出物,偶有瘙痒.  相似文献   
86.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双耳部针头大小黑头粉刺样损害4年,粟粒大淡白色丘疹2年,于2010年7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双耳廓出现散在针头大黑褐色凹陷及丘疹,持续不退,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延及耳蜗及耳背侧,偶痒;2年前原皮损区局部出现粟粒大淡白色丘疹,无痛痒。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智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  相似文献   
87.
《中外妇儿健康》2009,(5):34-35
西方看星座,中国看面相,但这两者之间也有你意想不到的关联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幸运痣,这些痣如果生长对了地方,也许能带来更多的好运。  相似文献   
88.
表皮样痣又称梭形细胞痣 (Spitz瘤 )Spitz于1 948年首先描述 ,并称为良性幼年黑色素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 ,来自黑色素细胞。现被归入外周神经组织的黑色素细胞性良性肿瘤范畴 ,临床较少见 ,绝大多数见于儿童 ,偶见于成人 ,好发于颊部 ,也可见于身体的其它部位 ,如耳后、四肢和躯干等。病灶直径的 1cm ,表面突起呈粉红色或棕色。虽然Spitz痣为良性病变 ,但其形态学往往与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相似 ,鉴别相当困难 ,容易误诊 ,因此有人称此为摹拟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 ,将我们误诊的 4例Spitz痣的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9.
中西药对白癜风发病机制中酪氨酸酶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倩  蔡念宁 《北京中医》2007,26(5):317-319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皮肤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黑素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合成,由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合成,并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而运输到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从而形成表皮的色素。  相似文献   
90.
李非  朱金秀 《黑龙江医药》2007,20(6):667-667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不明原因皮肤病,是一种后天性色素,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本病与自身免疫、神经学说、遗传、黑素细胞自体破坏、微量元素代谢等有关,在治疗上一直没有很好满意疗效。近来我们对这2例病人进行自血三联针局封疗法配合心理护理,达到最理想的疗效。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