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1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301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849篇
内科学   458篇
皮肤病学   11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2篇
综合类   1119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427篇
  4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31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胆囊恶性肿瘤为LC的禁忌证,尤其是胆囊黏液腺癌比较少见,其特有的胶冻样物质容易在腹腔引起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2006年7月我科在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c cholecystectomy,LE)中发现胆囊黏液腺癌,果断中转开腹手术,现将本例情况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该院1987~200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珍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前10年(1987~1996年)及后10年(1997~2006年)大肠癌发病特点。结果后10年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加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最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仍然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前10年仅占26.2%,后10年占73.8%,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3.
Fujino  Y  Suzuiki  Y  Yoshikawa  T  黄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7):498-498
该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估胰腺胰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PMN)的外科治疗结果。作者运用临床病理学对75例有IPMN的病人进行检查并评估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全胰切除、胰腺部分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远端胰腺切除和中段胰腺切除)。IPMN分成两种类型:主胰管型33例,分支胰管型24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黏液纤维肉瘤(MFS)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多年来,该瘤普遍被认为是“黏液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然而几项研究显示:与现认为是未分化肉瘤废纸篓的多形性MFH相反,MFS具有可再生的细胞结构特点和一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MFS显然组成一个明了的肿瘤实体,更适用于目前的命名。本文报道了一种以往未被描述过的显示上皮样形态学特点的MFS的变异型。作者从570例MFS档案中检索出17例上皮样MFS,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自然病程和主要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认识清楚的临床和病理实体。与结直肠的腺瘤-癌顺序一样,IPMN由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IPMA)到交界性IPMN,再进展到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PMC),最终发展为浸润性腺癌。根据WHO分类,IPMC可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非浸润性IPMN术后5年生存率在77%-100%之间,而浸润性IPMC(I-IPMC)由于存在异质性而使其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较大(24%-60%)。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5 5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5年,疼痛30d”于2 0 0 2年12月2 4日入院。查体:腹平软,右肋下约10cm处可扪及一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于2 0 0 2年12月30日行右侧腹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腹壁有一约15cm×10cm×12cm大小灰红色肿物,累及腹膜浅层及肌层,部分区域与大网膜粘连,肿瘤未侵及皮下,压迫右肝前叶,余腹内脏器无异常。肿瘤质硬,边界尚清楚,肿物切面质脆,呈鱼肉状,中央部分坏死。病理检查:灰白灰红色组织1个,大小为15cm×10cm×8cm ,表面有一层纤维包膜,切面淡黄色,鱼肉状,部分区域呈黏液样,可见一8cm×6c…  相似文献   
47.
肢端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肢端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在下肢末端的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发生在下肢末端的病程较长的渐进性肿块,术后局部复发。镜检:病变呈多结节状,边界不清;黏液样基质中见数量不等的各类炎细胞浸润,散在或灶性分布梭形、奇异形和多空泡状脂肪母细胞样3种形态的瘤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弥漫阳性,CD68和CD34灶性阳性,CK、SMA、HHF-35、S-100蛋白、CD45、CD45R0、CD15、CD30均阴性。结论此病病程较长,术后易局部复发,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鉴于病变黏液样基质及各类炎细胞浸润的背景较为突出,而特征性的瘤细胞稀疏,应注意与炎症性病变或具有相似组织形态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8.
黏液纤维肉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黏液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CD117、CD34、CD99、actin、S-100蛋白、vimentin等。结果黏液纤维肉瘤多见于男性,年龄37~72岁,中位年龄52岁,主要以不完全纤维性间隔的多结节行为为特征性表现,黏液区与细胞密集区交错排列,细胞密集区可见特征性曲线型血管,肿瘤细胞围绕在其周围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CD99阳性,其他抗体多呈阴性。结论黏液纤维肉瘤为一侵袭性较强的软组织肉瘤,与多种黏液性肿瘤需要鉴别,易局部复发,宜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49.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6例MCN均行B超或CT检查。除1例外,均作了手术切除治疗。对6例(MCN)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6例MCN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7岁,均位于胰腺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MCA)3例,囊壁内衬高柱状黏液上皮,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组织;黏液性囊腺癌(MCC)3例,黏液上皮 有不典型增生,均有囊壁或胰腺组织的浸润,1例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CEA和CK 7在上皮中均阳性,c-erbB-2均阴性,间质SMA均阳性。结论:胰腺MCN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少见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体尾部。MCA内衬高柱状上皮,上皮外来卵巢样间质包绕;MCC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生长。MCN手术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肺唾液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临床诊断为肺肿瘤行肺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腺样囊腺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最多见(6/13,46. 2%),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次之(4/13,30. 8%),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2/13,15. 4%)及肌上皮癌少见(1/13,7. 7%)。ACC肿瘤细胞呈筛孔状或小管状排列,由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导管细胞嗜酸性,形成真性腺腔结构。MEC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衬里细胞由典型的黏液细胞构成,周边中间型细胞胞质透亮。肺肌上皮癌细胞圆形、胞质透亮,由纤维血管间隔分割,可见肿瘤性坏死。肺PA由两种细胞构成,排列成腺管样结构,腔内含红染分泌物,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构成,束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CK、p63、S-100、SMA等。结论肺原发唾液腺肿瘤非常罕见,诊断需综合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