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401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335篇
  4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 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 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 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 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 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 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 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 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 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 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调整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位置的高度,测量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静脉输液瓶(袋)的残留药液量,测量其瓶塞的厚度,计算出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的最佳位置,减少残余药量,减少药物浪费。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残留药量对比,对照组输液完后,常规拔出输液器瓶塞穿刺针,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瓶(袋)中残留药液,测量残余液量。实验组输液完后,将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部分拔出,调整侧孔贴近瓶塞内平面,将药液逐渐排出,拔出输液器瓶塞穿刺针,再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取瓶(袋)中残余药液,测量残余液量。结果:对照组残余药量明显多于实验组(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药液针侧孔位置的调整,可减少残余药量,减少药液的浪费,让患者能够足量用药。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个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单个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椎体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个椎体转移瘤,对疼痛的改善及术后病椎高度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英买9井曾在白垩系巴西改组获得高产, 但该井周边部署的井油气显示并不理想。在储层和盖层均发育良好的英买9井区内, 断层对英买9井区内的油气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英买9井区断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利用英买9井区现有资料, 对泥岩涂抹因子进行了计算, 认为F6断层封闭性最好, F1断层其次。通过计算泥岩断层泥比确定有利断层的封烃高度, 再结合相邻区块已开发井位的烃柱高度, 优化计算英买9井区有利断层的封烃高度, 其中F6断层封烃高度可达19.09m, F1断层封烃高度为14.13m。研究结果对该区下一步井位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小儿麻疹是由小儿麻疹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影响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潜伏期是7~14d,常可并发肺炎。本病冬末春初易发,其症状特征是上呼吸道炎症病变,口腔黏膜出现小儿麻疹黏膜斑,发热,出疹。现有一验方介绍如下。将彭鱼鳃晒干备用,煲水,每天1次,每次10~15g,加水250~750 mL,煲至100~200 mL,口服,轻者1~2d,重者3~5d即可痊愈。本方为治疗小儿麻疹的有效方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廉价,无  相似文献   
67.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度不典型增生(high-gradedysplasia,HGD)到腺癌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内镜下治疗和抗反流手术存在较高复发率,食管切除术在HGD到腺癌治疗中能够完整切除病变,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但也要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预后方面淋巴结转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49-3150
目的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凸成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疼痛指标上,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并无较大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椎高度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8.31%>77.9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患者提供经皮椎体成型法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使其伤椎高度得到有效改善,进而确保其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B组,A组手术用时较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床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高度上升、Cobb角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均显著,但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0.
不少人以为弱视是先天的,不需要再讲后天的问题,其实这个说法不对。弱视是个发育性的问题,有些造成弱视的原因的确是天生的,如白内障、上睑下垂等,但有些孩子的弱视可能是由后天造成的,常见的就是孩子在眼科检查出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医生说要戴眼镜矫正,但有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让孩子戴眼镜,慢慢地,就让这些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孩子近物远物都看不清楚,失去了刺激眼睛正常发育的机会,最终成了弱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