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401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335篇
  3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5 6岁。于入院前 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活动后出现明显气促 (上一层楼 )、休息后缓解、感心悸不适。查体 :BP140 / 80 m m Hg、心率 45 min- 1 ,心界无扩大(A2 >P2 )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桡动脉搏动存在、脉率齐。周围血管征阴性 ,描记心电图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见附图 )。本例心电图可见 、 、 、av R、av L、av F导联有多个脱离生理不应期的窦性冲动未能下传心室 ,说明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中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者 ,P- R间期、恒定 ,并提前出现 ,为心室夺获。右束支阻滞型者 (R1、3、4、6…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应用SRK-T(Sanders-Ret-zlatt-KvaET)公式预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人工晶体度数与术后实际屈光度数的差值。方法应用SRK-T公式预测50例眼轴大于26.0mm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人工晶体度数,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三个月检查其屈光度,计算出与SRK-T公式预测值的差值。比较分析该差值与眼轴长度的关系。结果50只眼白内障术后屈光度数与预测度数差值范围为 3.13DS~-1.18DS,平均差值为 0.55DS,随眼轴长度增加,差值趋于增加(rs=0.53,P=0.000),由近视趋向远视。结论应用SRK-T公式预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人工晶体度数存在误差,随眼轴长度增加,差值趋于增加,由近视趋向远视。实际应用中应预留出一定度数的近视,以防止术后出现远视。  相似文献   
53.
谈谈中西药的配伍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药的配伍有合理的配伍和不合理的配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疾病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治疗效果,不合理的配伍应用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产生或加强药物的毒副作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在临床治疗中配伍的状况日益增多,中西药是否得到合理的运用,对临床治疗效果意义十分重大,所以中西药的配伍应引起广大中西药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就中西药的配伍运用谈一下本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4.
赵斌 《青岛医药卫生》2004,36(5):332-333
20 0 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 ,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 2 0 2 3% ,初中生 4 8 18% ,高中生 71 2 9% ,大学生 73 0 1% ,大城市重点学校学生近视眼发生率还要高。近视眼除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之外 ,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至今无理想的治疗措施 ,也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1~ 8) 。渐进镜近年来开始用于青少年近视控制研究( 1、7) 。 1999年 ,LeungJT等报道渐进镜有抑制近视发展的作用。但是 ,样本量小 ,未采用双盲法及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等 ,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7) 。我科自 2 0 0 2年 8月~ 2…  相似文献   
55.
AF装置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已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操作简单,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三维固定的特点。但在手术后的康复期问有部分患会出现腰痛现象。本通过分析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日本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143例(245眼),I组:-6.25~-10.00D,167眼;Ⅱ组-10.25~-24.00D,78眼。观察术后不同时期Haze的发生情况,随访7a以上。结果:术后3mo,0.5,1,4,7a,Haze的发生率,I组分别为74.8%,44.3%,24.5%,11.9%,7.8%;Ⅱ组为80.7%,52.1%,33.3%,24.3%,19.2%。7a时I组屈光度-0.57±1.84D,Ⅱ组-5.02±4.26D。有3级Haze7眼,I组2眼,为RK术后者;Ⅱ组5眼,4眼为年龄>40岁者。≥3级Haze者多出现在Ⅱ组,3~6mo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达1a以上。结论:Haze为高度、超高度近视眼PRK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矫屈光度越高,切削越深,则混浊程度越重;部分患者Haze逐渐减轻,角膜组织创伤修复时间长,部分重度Haze日后可能成为永久性瘢痕。  相似文献   
57.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58.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4节段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1周Carbon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大于Harmscage组和自体骨组(P〈0.05);术后12周两个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均大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依据融合分级标准对三组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自体骨组比较,两个cage组的骨融合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亦发现两个cage组的椎间融合效果较好,但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圆柱体Harmscage中形成的新生骨量多于方盒形Carboncage。结论方盒形Carboncage具有良好的椎间支撑能力,而垂直圆柱体Harms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9.
吴坤  任伟  刘隆田  张素华  李启富 《重庆医学》2006,35(17):1630-163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双下肢肿胀伴溃烂1周,于2005年2月2日入血管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多年。入院查体:BP180/100mm Hg(1mm Hg=0.133kPa),全身高度浮肿,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偶可闻及早搏。左足溃疡3cm×3cm,右足溃疡3cm×4cm大小,双足溃疡处有清亮液体渗出。双下肢彩超示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形成,未见静脉血栓形成。血清前清蛋白196μg/L,总蛋白56g/L,清蛋白22g/L;肾功能BUN7.7mmol/L,Cr84μmol/L;血脂正常;24h尿蛋白3.045g;尿常规pro4+。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0.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法,增强雄体强度和稳定性以缓解腰背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该手术于1994年开始在美国应用,1997年.Tensen发表第1篇PVP治疗压缩性骨折文章后被逐渐推广使用,我们自2003年7月以来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