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老年髋骨骨折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后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检测骨折后10h及术后第2、7、1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 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及C反应蛋白(C R P),并比较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C R P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2天C R P、I L-6和T N F-α较术前升高明显,此后随时间延长各指标呈下降趋势,至术后15天各指标水平低于术前或与术前接近;IL-1β手术后无明显变化。有并发症患者骨折术后三个时点C R P、I L-6和T N F-α水平均较高,与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 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治疗后2天内测定C R 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预测术后并发症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问题:在65岁以上患者中,口服维生素D能否预防非椎骨骨折及髋骨骨折? 一、综述范围所涉及的研究评价了补充口服维生素D的效果并报道平均年龄65岁以上患者中一处以上骨折。研究必须为双盲并且随访1年以上。排除标准包括:非对照研究、观察研究或动物研究;研究对象有器官移植史或卒中史;研究对象正接受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或正接受帕金森病治疗。结局为首发或复发的非椎骨骨折或髋骨骨折。  相似文献   
103.
104.
张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4):3800-3802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51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状况评估及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术后观察和基础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51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无不良状况发生.结论 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加快肢体恢复速度,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5.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治疗(附166例临床分析)孙海玉,刘军科,李建军,马国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问题愈来愈突出。据统计:84%的髓部骨折是由于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造成的。髓部骨折的治疗具有难度大,并发症多,愈后差等特点,同时也给家庭带...  相似文献   
106.
髋骨骨折在临床中较常见,一般型的髋骨骨折处理起来较容易,但对于一些粉碎性的髌骨骨折很棘手。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对位,并且要尽量早期进行功能练习。这就要求要有坚强的内固定,否则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恢复时间,甚至遗留部分功能障碍,而丧失正常日常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骨质也会慢慢流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这是人类老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7%,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瘫痪,甚至死亡。统计数字显示:髋骨骨折的患者20%会在1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50%的患者会致残。  相似文献   
108.
109.
《中国药房》2019,(1):120-124
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对比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骨骨折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6月收录于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的文献,收集利伐沙班(试验组)对比低分子肝素(对照组)预防髋骨骨折患者发生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合计9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利伐沙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DVT发生率[RR=0.55,95%CI(0.36,0.83),P=0.004];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MD=-0.24,95%CI(-5.27,4.8),P=0.93]、APTT[MD=0.56,95%CI(-0.75,1.86),P=0.40]、PT[MD=0.04,95%CI(-0.03,0.11),P=0.25]及ADR发生率[RR=1.73,95%CI(0.15,20.48),P=0.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对髋骨骨折患者发生VTE的预防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髋骨骨折患者下肢肿胀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骨骨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次,1次/d。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肿胀情况;评估治疗后2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评估并比较2组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71%,显著组高于对照组的47. 62%(P 0. 05);与术后2 d比较,术后6 d、14 d 2组患者患肢肢体周径均显著缩小(P 0. 01),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中等级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2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精神状态、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与食欲等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可显著改善髋骨骨折患者下肢肿胀状况,促进患者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提升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