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93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8篇
  2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载脂蛋白E(ApoE) 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人骨髓细胞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ApoE的表达,正常人骨髓涂片6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3 例,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29 例。结果:ApoE在所检正常人骨髓涂片中均表达( 着色程度+ ~《) ,骨髓细胞表达阳性率为20%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中不表达ApoE,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不同程度表达ApoE,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着色+ ,原始细胞表达阳性率为70% ±32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着色《~》,阳性率89% ±4 %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着色(+ ~《),阳性率50% ±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着色《,阳性率15 % ±4 % 。结论:ApoE可作为鉴别髓性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2.
为观察骨髓幼红细胞转铁蛋白(Tf)受体(TfR)介导铁摄入途径的功能与年龄的关系,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8和14个月共三个年龄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细胞膜TfR的表达和细胞Tf结合铁摄入的动力学变化。14月龄时幼红细胞表面Tf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5月龄和8月龄。受体的解离常数没有显著差异。14月龄时幼红细胞Tf的内吞平台和细胞铁聚积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到达一定年龄后骨髓幼红细胞TfR介导铁摄入的功能降低,这种变化的机制尚未清楚。  相似文献   
53.
<正>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细胞移植应运而生,并围绕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心脏细胞移植”,是指将体外纯化、培养增殖的心肌细胞或非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中,用新生的肌组织替代纤维化组织,从而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根据目前的进展,细胞移植主要有以下几种。平滑肌细胞移植国外有关专家从胎儿大鼠的胃部获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后,再将其移植至冷损伤的大鼠心肌疤痕组织中,结果平滑肌细胞不仅存  相似文献   
54.
小叶女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IL-1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影响。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液定期给小鼠连续灌胃15d,1次/d,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水平。结果:小叶女贞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明显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分泌。  相似文献   
55.
商陆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商陆水煎液对试验小鼠及胚胎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法、小鼠胚胎细胞转移微核实验法。结果:商陆10g/kg或给孕鼠5g/kg可分别诱发小鼠骨髓和胚胎肝内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阳性。结论:商陆在一定剂量时对小鼠具有潜在致突变性,且小鼠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明显比骨髓的细胞对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针灸对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影响。方法  4 8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针灸预防组Ⅰ、Ⅱ及针灸治疗组Ⅰ、Ⅱ各 8只。针刺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变化。以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针灸预防组先针灸后诱导 ,针灸治疗组先诱导后针灸治疗 ,阳性对照组只诱导不预防和治疗。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升高。针灸预防、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57.
Fe3O4及Fe3O4-Glu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直径约15 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ano-Fe3O4)、谷氨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ano-Fe3O4-Glu)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①单次给药实验在以往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昆明种小鼠口服一次给药,分别得到nano-Fe3O4、nano-Fe3O4-Glu的最大耐受量.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nano-Fe3O4及nano-Fe3O4-Glu分别设150mg/kg、300mg/kg和600mg/kg各三个剂量组,另设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分别计算其微核率.③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两种受试物分别设150 mg/kg、300 mg/kg、600 mg/kg三个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连续5 d染毒,染毒后第35 d处死,分别计算其精子畸形率.④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nano-Fe3O4设1.05μg/ml、2.10μg/ml、4.20μg/ml三个剂量组,nano-Fe3O4-Glu设30μg/ml、60 μg/ml、120 μg/ml三个剂量组,另设阴性、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加S9mix和不加S9mix时,分别计算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两种受试物的小鼠经口染毒最大耐受量均大于600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两种受试物的微核率均低于2‰;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nano-Fe3O4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均高于3.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加与不加体外活化系统(S9mix)的条件下,两种受试物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nano-Fe3O4及nano-Fe3O4-Glu对小鼠体细胞均未见有致突变性,而nano-Fe3O4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在体外试验中,两种纳米颗粒均未见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慧松  董天华 《江苏医药》2004,30(2):101-103,I005
目的 观察细胞凋亡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标本上的存在情况,并探讨细胞凋亡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骨标本行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及TUNEL标记法,研究骨细胞及骨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激素性和酒精性骨坏死标本上,存在大量凋亡的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结论 细胞凋亡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患女,24岁。因“反复头昏、皮肤瘀点、瘀斑伴酱油色尿8年,加重伴头痛2天”于2003年8月18日入院。曾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血小板抗体测定和溶血试验检查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用糖皮质激素及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症状缓解,激素不正规减量并自行停药。此后病情多次反复发作,但每次  相似文献   
60.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30-83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定向发育为CD+34/ Sca-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分阶段首先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胚胎体(embryoid body,EB),然后分别观察EB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和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化为HSC的情况.结果VEGF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有效促进EB中HSC的形成,CD+34/ Sca-1+细胞数高达(13.72±1.92)%.收获此阶段的EB进一步诱导发现,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造血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在甲基纤维素中CD+34/ Sca-1+细胞数最高只能达到(20.52±2.78)%,而基质细胞中CD+34/ Sca-1+细胞数可达(34.60±3.71)%(t=5.26,P<0.001)以上,且来自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造血分化细胞在造血集落培养时能形成类型和数量更多的造血克隆.结论使用VEGF联合SCF、IL-3、IL-6、EPO分阶段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EB,并进一步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扩增,是体外诱导ESC发育为HSC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