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63篇
  免费   11657篇
  国内免费   8297篇
耳鼻咽喉   1603篇
儿科学   1603篇
妇产科学   2164篇
基础医学   10305篇
口腔科学   5001篇
临床医学   46853篇
内科学   13942篇
皮肤病学   1109篇
神经病学   4640篇
特种医学   140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0篇
外科学   58642篇
综合类   100561篇
预防医学   19792篇
眼科学   3656篇
药学   38793篇
  641篇
中国医学   35254篇
肿瘤学   4791篇
  2024年   1819篇
  2023年   6153篇
  2022年   5566篇
  2021年   7370篇
  2020年   8262篇
  2019年   7859篇
  2018年   3612篇
  2017年   6964篇
  2016年   8156篇
  2015年   9646篇
  2014年   17608篇
  2013年   17726篇
  2012年   22215篇
  2011年   24237篇
  2010年   22439篇
  2009年   20994篇
  2008年   22647篇
  2007年   20796篇
  2006年   18662篇
  2005年   18736篇
  2004年   15362篇
  2003年   13695篇
  2002年   11438篇
  2001年   10393篇
  2000年   8317篇
  1999年   6309篇
  1998年   5121篇
  1997年   4490篇
  1996年   3978篇
  1995年   3335篇
  1994年   2588篇
  1993年   1600篇
  1992年   1240篇
  1991年   1248篇
  1990年   936篇
  1989年   1062篇
  1988年   283篇
  1987年   216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范伟  张玲玲 《吉林医学》2015,(7):1397-1398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空心钉和DHS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空心钉组髋关节H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6.6%,DHS组为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和DHS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上都具有较高的优良率,但与DHS相比,空心钉具有创伤更小、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上肢骨折手术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重度和极度疼痛共8例(16.33%)明显少于对照组20例(40.82%);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3.88%明显大于对照组73.4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明显减轻上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中肿大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活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1月行EBUS-TBNA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我们使用以下EBUS超声内镜特征来预测淋巴结的良恶:回声,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纵横比,形态,边界,淋巴门有无,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肿大淋巴结EBUS-TBNA超声内镜下的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以 P<0.05 为标准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227个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67.4%的肿大淋巴结被证实为恶性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声、长轴及短轴的长度、正常淋巴门结构的消失是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纵隔恶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可以通过这些超声特征提高EBUS-TBNA对纵隔恶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本项研究回顾了2017年2月—2018年7月间在某院采取了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的52例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资料,将所有的患者使用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措施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对比两个不同组别患者在围手术期期间各类指标和出现并发症概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所需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其采取连续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19-920
目的探讨微创后入路方式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入院奇偶数的方法平均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微创后入路治疗,常规组采用经典Judet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倒八字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ardegger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48%和95.24%,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61.90%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倒八字入路微创治疗肩胛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复杂的关节损伤,主要由联合外力所致,以青壮年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92%[1]。三踝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又称Cotton骨折,常同时伴有周围的韧带损伤。三踝骨折需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治疗,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的3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进行量化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3-1-1至2014-12-31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OSTHEO公式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19例研究对象中,术中出血量平均110.53±84.42ml;出血总量平均896.78±309.99ml;隐性失血量平均769.41±284.80ml。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达到769.41±284.80ml,占失血总量的85.80%,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纠正贫血,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60±19)m L比(206±41)m L],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比13.3%(4/30);26.7%(8/30)比1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治疗前[(27±5)比(14±4)、(116±19)比(88±11);(26±6)比(14±4)、(115±21)比(8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AOFAS后足评分均高于治疗前[(80±12)分比(51±9)分、(90±16)分比(58±12)分;(71±10)分比(51±10)分、(84±13)分比(60±11)分],VAS评分低于治疗前[(1.8±0.5)分比(7.4±1.5)分,(2.0±0.6)分比(7.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获得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接近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距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