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74篇
  免费   16513篇
  国内免费   9208篇
耳鼻咽喉   4343篇
儿科学   2957篇
妇产科学   1406篇
基础医学   10856篇
口腔科学   3534篇
临床医学   52739篇
内科学   33039篇
皮肤病学   3382篇
神经病学   7078篇
特种医学   234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9篇
外科学   33527篇
综合类   124046篇
预防医学   27080篇
眼科学   5762篇
药学   45694篇
  714篇
中国医学   44724篇
肿瘤学   8155篇
  2024年   2465篇
  2023年   8734篇
  2022年   7933篇
  2021年   10214篇
  2020年   10473篇
  2019年   9859篇
  2018年   4805篇
  2017年   8963篇
  2016年   10143篇
  2015年   11321篇
  2014年   20499篇
  2013年   19360篇
  2012年   22843篇
  2011年   24453篇
  2010年   22434篇
  2009年   21443篇
  2008年   21851篇
  2007年   20012篇
  2006年   18419篇
  2005年   19049篇
  2004年   16750篇
  2003年   19255篇
  2002年   16954篇
  2001年   15888篇
  2000年   11830篇
  1999年   9736篇
  1998年   8762篇
  1997年   8374篇
  1996年   7585篇
  1995年   6969篇
  1994年   4998篇
  1993年   3317篇
  1992年   2144篇
  1991年   1480篇
  1990年   1150篇
  1989年   1151篇
  1988年   342篇
  1987年   287篇
  1986年   208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91.
目的正确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诊治的38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系统评价术前超声、术中超声、术前CT及术前增强CT定位诊断方法。结果术前超声、术前CT、术前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其确诊率分别为47.4%、51.5%、85.7%及100%。行肿瘤局部摘除术21例,单纯远端胰腺切除术1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联合脾摘除3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困难,术前超声与术前CT在术前定位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增强CT能够明显提高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率,术中超声是胰岛素瘤最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行肿瘤摘除术是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最佳方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发性胰岛素瘤或恶性胰岛素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以避免复发,必要时可联合脾脏摘除。  相似文献   
992.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改良髓芯减压术结合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加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23例24个髋关节采用经大转子下通过股骨颈钻隧道至股骨头骨坏死区,将装有自体松质骨和DBM的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经隧道拧入骨坏死区直至软骨下骨约5mm处,隧道远端用自体髂骨填塞。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表现及是否需进一步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12—27)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Harris评分,术前优良率为43.5%(10/23)。术后优良率为91.3%(21/23)。22侧髋关节影像学表现保持稳定,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结合自体松质骨和DB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成骨作用强,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同时,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4.
仅服用那格列奈或瑞格列奈的2型糖尿病患者58名,与23名年龄相当健康体验者为对照,检测sE-选择素与sVCAM-1.结果 2型糖尿病组sE-选择素与sV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正相关,r=0.817,P=0.000.结论 血糖、血压、胰岛素等因素导致E-选择素的产生,同时VCAM-1相应地增加,导致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金军  付伟  钟声 《中国骨伤》2007,20(12):821-822
目的分别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和空心拉力钉内固定疗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探讨股骨颈骨折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63例,其中男24例,女39例;年龄55~89岁,平均(64.5±3.2)岁;Garderl 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38例,Ⅳ型8例.应用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45~76岁,平均(62.2±2.9)岁;Garden Ⅰ型4例,Ⅱ型24例,Ⅲ型28例,Ⅳ型7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6例除2例死亡外均得到随访.115例愈合,其中10例股骨头坏死.外固定组愈合58例,股骨头坏死4例,死亡1例;内固定组愈合57例,股骨头坏死6例,死亡1例.根据Harris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外固定组62例中优24例,良26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0.65%;内固定组62例中优23例,良27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80.65%.Harris评分外固定组平均(80.40±1.21)分,内固定组平均(79.14±1.47)分,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外固定创伤小、费用低、可早期离床;而采用拉力钉内固定器医疗成本高,卧病时间相对较长,且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钉.  相似文献   
996.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致单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典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n=30)硬膜外腔注射、B组(n=30)骶管注射、C组(n=30)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结果 硬膜外侧隐窝注射疗效佳,优于硬膜外组和骶管组(P<0.05),结论 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腿痛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小角度弯曲针穿刺法进行腰5-骶1椎间盘或低位腰4~5椎间盘介入治疗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明显低于髂嵴的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角度弯曲针法穿刺椎间盘进行介入治疗。透视下旋转血管机的C型臂,使射线方向与椎间隙平行,将皮肤穿刺点位于距离脊柱中线6~8cm处,常规消毒麻醉;将穿刺针的前端2~3cm向一侧弯曲20°后向椎间盘穿刺,侧位观察接近椎间盘后缘时,将穿刺针弯曲端偏向内侧、上方进入椎间盘后外侧部,然后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或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椎间盘穿刺顺利,一次穿刺成功者45例,占90%,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多数与椎间隙平行,利于盘内介入操作(40/50,占80%),仅20%穿刺后针尖位置欠理想,但尚可完成臭氧注射溶核。经穿刺针向盘内注射臭氧分布良好,等离子刀头活动范围适合消融需要,手术后近期有效率96%,无明显穿刺并发症。结论小角度弯曲针法可以避免高位髂嵴对低位椎间盘穿刺的限制,提高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精度,有利于顺利施行介入处理,减少穿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99.
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临床很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十分顽固,但目前它的病因尚不清,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就慢传输型便秘的多种发病原因,尤其是结肠蠕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探讨,希望能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并评价预后。方法对1996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0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GIST病例中,73例(68.2%)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系膜、网膜及后腹膜间质瘤;肿瘤直径0.7~20cm。CD117和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3.2%。10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脏器切除14例次。总随访率83.2%,平均随访24.5个月。14例(13.1%)发现复发或转移,其中4例为GIST中度恶性风险者。10例为高度恶性风险者;死亡4例。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