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815篇
  免费   18120篇
  国内免费   10776篇
耳鼻咽喉   4311篇
儿科学   4615篇
妇产科学   4556篇
基础医学   8716篇
口腔科学   2171篇
临床医学   83273篇
内科学   36203篇
皮肤病学   3629篇
神经病学   5726篇
特种医学   214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篇
外科学   44141篇
综合类   104100篇
预防医学   27347篇
眼科学   6919篇
药学   58168篇
  516篇
中国医学   33048篇
肿瘤学   11793篇
  2024年   2650篇
  2023年   10315篇
  2022年   7665篇
  2021年   8820篇
  2020年   8674篇
  2019年   7033篇
  2018年   4697篇
  2017年   9556篇
  2016年   11598篇
  2015年   14473篇
  2014年   24337篇
  2013年   26442篇
  2012年   37628篇
  2011年   41045篇
  2010年   38062篇
  2009年   30239篇
  2008年   35657篇
  2007年   30283篇
  2006年   23655篇
  2005年   21672篇
  2004年   15219篇
  2003年   12620篇
  2002年   9555篇
  2001年   7407篇
  2000年   5305篇
  1999年   4503篇
  1998年   2429篇
  1997年   1747篇
  1996年   1427篇
  1995年   1268篇
  1994年   1092篇
  1993年   652篇
  1992年   646篇
  1991年   597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451篇
  1988年   224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 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11例(25. 6%),无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结论术前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预案,术后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是防控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教育计划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根据国家标准教育计划部分中课程计划、主要课程、教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课程计划管理、与毕业后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联系6个评价指标,从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2个层面详细解读了各评价指标的基本内涵,并根据先前院校试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专业达标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每个指标的质量环节、应注意的评价要点,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引起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略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谵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05.
探讨将临床路径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形成临床医学教学路径,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激增的压力下保证教学质量的同质化。将PDCA循环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在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路径质量的同时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以促进医学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107.
【摘要】虽然早期筛查和手术治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许多症状仍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将这类症状集群称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复杂症状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临床评价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更好地评价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 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PD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模拟TEAS治疗,观察组为TEAS治疗,采用经皮电刺激对相应穴位或模拟穴位进行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胃容受性、胃排空以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共5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量表(D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饱腹感量(ISV)以及最大耐受量(MT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频段(H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低频段/高频段(LF/HF)显著降低(P<0.05);P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DS患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