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52篇
  免费   21544篇
  国内免费   23265篇
耳鼻咽喉   2733篇
儿科学   3618篇
妇产科学   3128篇
基础医学   31917篇
口腔科学   6546篇
临床医学   39963篇
内科学   32520篇
皮肤病学   4808篇
神经病学   7342篇
特种医学   84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7篇
外科学   23014篇
综合类   91546篇
预防医学   14689篇
眼科学   4606篇
药学   32997篇
  435篇
中国医学   20100篇
肿瘤学   30105篇
  2024年   2430篇
  2023年   8407篇
  2022年   7297篇
  2021年   8975篇
  2020年   8314篇
  2019年   8996篇
  2018年   5125篇
  2017年   7932篇
  2016年   9148篇
  2015年   10128篇
  2014年   14577篇
  2013年   14848篇
  2012年   20221篇
  2011年   22748篇
  2010年   20466篇
  2009年   20771篇
  2008年   23162篇
  2007年   20686篇
  2006年   18999篇
  2005年   19185篇
  2004年   15585篇
  2003年   13026篇
  2002年   10409篇
  2001年   9172篇
  2000年   7236篇
  1999年   5831篇
  1998年   4584篇
  1997年   3922篇
  1996年   3423篇
  1995年   2907篇
  1994年   2505篇
  1993年   1598篇
  1992年   1545篇
  1991年   1371篇
  1990年   1125篇
  1989年   1193篇
  1988年   358篇
  1987年   254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992.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在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如平衡被打破则出现多种与之相关的皮肤疾病。现主要就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调控,并结合临床常见的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相关皮肤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4.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polydatin (PD) in the treatment of septic shock in view of its effect 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chemotaxis of the leucocytes. METHOD: Chemotactic chamber assa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ve role of PD in chemotaxis of the neutrophils in response to LPS stimulation. RESULTS: The chemotactic index of normal neutrophils was 4.96+/-0.6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LPS stimulation. LPS stimulation at the doses of 10, 100, and 1000 ng/ml resulted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chemotactic index of the neutrophils to 8.94+/-1.73, 10.31+/-1.180 and 7.12+/-1.46 respectively (P<0.05), an effect potently rever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PD at the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08 to 0.8 mg/ml, of which 0.08 mg/ml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t produced a decrease of the chemotactic index to 1.95+/-0.17. In addition, PD exhibited obvious anti-LPS effect after treatment for 5 to 60 min (P<0.05), while showing no influence on the chemotaxis of normal neutrophils (P>0.05). CONCLUSION: PD can regulate neutrophil chemotaxis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an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995.
996.
骨肉瘤多起源于骨组织的基质、骨膜或哈文氏间隙且骨膜深层者居多,是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发展快,是国内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97.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eed Glutathione Sodjum: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含有疏基(-SH),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它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并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  相似文献   
998.
病毒感染后DC可介导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应,通过处理和递呈抗原来激发适应性免疫。DC的成熟对激发细胞免疫和避免未成熟DC(iDC)诱导免疫耐受至关重要。为研究HIV感染后DC功能的变化,以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999.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组织工程学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提出和确定的。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和组织构建技术是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组织工程的提出和建立虽然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但已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圣和散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分化异常增殖过度有关,而且与细胞凋亡有关。本文以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圣和散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