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7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2751篇
临床医学   723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777篇
综合类   2898篇
预防医学   40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91篇
  12篇
中国医学   68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自2004年开始,我们采用痔区缝扎悬挂术治疗痔病5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21~43岁,平均31.7岁;进展期Ⅱ度内痔12例,Ⅲ度内痔34例,Ⅳ度内痔11例。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中华外科学会肛肠会组在成都会议上制定的《痔诊断暂行标准》,按照痔病  相似文献   
32.
推拿治疗颈椎错缝引起急性腰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杨六中 《中医正骨》1993,5(3):11-12
总结报告了42例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认为,其发病不是由外来暴力所致,而是由于内分泌变化致骨盆韧带松弛,使骶髂关节失去稳定性,加之产前胎儿重力、产伤及产后扭挫等诱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从解剖及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诊治进行了讨论,认为查体不认真,过分依赖X线片及对发病机制认识不够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根据错缝方向的不同施行不同手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4.
35.
正轴簧,转轴簧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轴簧、转轴簧的制作与临床应用黄立勋李新民(湘潭市口腔医院)在Begg矫正技术中,正轴簧与转轴簧分别用于矫正牙轴近远中向倾斜和扭转,均可分为顺时钟向和逆时钟向两种,可椅旁制作,也可预先制好。但国内有关专著只展示了弹簧的图形,并未就其制作与临床应用作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在正畸矫治中方丝弓托槽与Begg托槽交互替换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个别牙齿错he畸形不同,在矫治过程中将两种矫治器托槽交互替换使用。结果矫治中可减少操作步骤、节省材料、缩短时间。结论托槽交互替换使用,可弥补各自矫治器不足,取得较为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37.
对常用的4种角膜缝线进行细菌的吸附试验和虹吸试验。结装发现3-0黑丝线吸附细菌最多,10-0尼龙线吸附细菌最少。3-0和5-0黑丝线对细菌虹吸试验阳性,9-0和10-0尼龙线虹吸试验阴性。试验证明,10-0尼龙线是角膜手术较理想的缝线。  相似文献   
38.
39.
①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雅合病儿咬肌与颞肌前束在咀嚼运动时的肌电特征.②方法以38例安氏Ⅲ类错雅合病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40例替牙期正常雅合儿童作对照组.采用四导联肌电图仪,测量错雅合组及对照组在下颌息止雅合位、正中雅合位大力咬合时、咀嚼(左侧)口香糖时的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电压.③结果在下颌息止雅合位,两组肌电电压相比无明显差异(t=0.026~1.123,P均>0.05);正中雅合位大力咬合时,错雅合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电压均较对照组低(t=1.59~11.25,P均 <0.05).④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错雅合病儿在咀嚼运动时,除息止雅合位外,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与正常组儿童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0.
①目的了解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②方法收集错雅合畸形病人15例(包括Angle分类Ⅰ类8例,Ⅱ类5例,Ⅲ类2例),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分析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③结果 15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时间10~20个月,平均15.8个月;间隙关闭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④结论 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各类错雅合矫治,具有轻力滑动移动牙齿、有效支抗控制、简化弓丝程序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