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41.
正邓雄伟,陈德旺,郑超,魏星星,胡和军DENG Xiong-wei,CHEN De-wang,ZHENG Chao,WEI Xing-xing,HU He-jun  相似文献   
442.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6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术前和术后6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B?hler角、Gissane角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2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33/36)。结论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可靠,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距下关节面暴露充分、操作简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44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7-6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44.
445.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L”形入路48例入“L”形入路组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52例入“八”字入路组。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各角度及跟骨高度恢复情况、跟骨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L”形入路组,“八”字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相比于“L”形入路组,“八”字入路组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大(P<0.05)。“八”字入路组跟骨恢复优良率为94.23%,高于“L”形入路组的81.25%(P<0.05)。“八”字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L”形入路组的22.92%(P<0.05)。结论:两种入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均可有效恢复跟骨功能、结构及形态,但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利于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42足)老年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外侧横切口,21例采用传统L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横切口组切口长度[(8.5±1.5) cm vs (17.3±1.7) cm, P=0.029]、术中出血量[(72.4±10.5) ml vs (96.8±11.2) ml, P=0.007]、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19/2/0) vs (14/6/1), P=0.048]及住院时间[(8.0±4.6) d vs (18.0±4.9) d, P=0.012]均显著优于L切口组;但是横切口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切口组[(13.5±2.5)次vs (5.8±2.3)次, P<0.001];两组间在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47.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评估经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CTEV)的跗骨病理解剖的恢复程度。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经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2例(15足)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0例, 女2例;做MRI扫描时患儿平均年龄为47.7个月, 范围是8~96个月;单侧9例(9足), 双侧3例(6足)。采用3.0T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双足, 获得标准的解剖矢状面、冠状面和横轴面的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选择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构的最佳切面进行角度测量, 包括矢状面:胫骨-跟骨角, 距骨-跟骨角;冠状面:胫骨-跟骨角;横轴面:距骨颈角, 距骨-舟骨角, 距骨-跟骨角。Ponseti方法治疗的CTEV作为观察组, 其余正常足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CTEV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Pirani评分系统对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的CTEV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全部患足均达到柔软、无痛、灵活、功能正常的跖行足。Pirani评分:治疗...  相似文献   
448.
目的:观察HyProCure跗骨窦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柔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HyProCure跗骨窦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柔性扁平足患者30例。男18例36足,女12例24足。年龄8~12岁,中位数10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弓塌陷并长期伴有足内侧疼痛,经冲击波及穿戴足垫等非手术疗法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程12~36个月,中位数2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畸形矫正、足部疼痛改善、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的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距舟覆盖角、距骨-跟骨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外翻角小于术前(17.8°±1.6°,6.5°±1.8°,t=9.613,P=0.003;23.6°±1.9°,11.9°±1.4°,t=11.102,P=0.004;17.8°±2.1°,10.1°±0.5°,t=10.904,P=0.008;12.9°±3.6°,4.1°±1.8°,t=6.213,P=0.009;36.1°±4.8°,22.9°±2.8°...  相似文献   
449.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与跟骨力线纠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踝足关节功能,比较两组跟骨力线解剖学参数和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踝足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  相似文献   
450.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44足)的临术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足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埋头螺钉及微创锁定接骨板(跗骨窦组),23足采用传统外侧L形入路结合跟骨解剖锁定接骨板(L形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L形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足内-外翻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 d跗骨窦组VAS评分显著小于L形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足内-外翻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