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探讨逆行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儿童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21年2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采用逆行供血的游离ALTF修复儿童足踝部严重软组织损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创面7例,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1例,重物砸伤1例。创面大小为6.0 cm×8.0 cm~9.0 cm×11.0 cm,设计ALTF采用逆行供血方式与创面受区血管吻合,皮瓣大小为6.0 cm×8.0 cm~10.0 cm×11.0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分别于术后第1、3、6、12、24个月通过门诊复诊和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内容为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感觉以及踝关节活动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皮瓣供区一期愈合,7例中5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后人工真皮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软组织相近,2例因皮瓣臃肿于半年后行皮瓣修整手术;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得分84~94分, 结果优5例、良...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探究关节液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踝创伤性关节炎(PTAOA)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足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踝创伤性关节炎病人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K-L分级分为2级(22例)、3级(30例)、4级(20例).检测对比不同分级病人关节液VIP、IL-1β、MMP3水平、症状(疼痛、肿胀)评分及足踝功能(AOFAS)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关节液VIP、IL-1β、MMP3与症状、足踝功能关联性.结果 关节液VIP水平随改良K-L分级增加呈降低趋势,IL-1β、MMP3呈升高趋势(P<0.05);4级病人疼痛、肿胀评分高于3级、2级病人(P<0.05);关节液VIP与疼痛、肿胀呈负相关,IL-1β、MMP3与疼痛、肿胀呈正相关(P<0.05);4级病人功能和自主活动及支撑、最大步行距离、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评分低于3级、2级病人(P<0.05);关节液VIP与功能和自主活动及支撑、最大步行距离呈正相关,IL-1β、MMP3与功能和自主活动及支撑、最大步行距离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关节液VIP、IL-1β、MMP3在PTAOA病人中表达明显异常,与病情、症状严重程度、足踝功能显著相关,调控VIP、IL-1β、MMP3表达可能为PTAOA的防治提供一个潜在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3.
924.
目的 基于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中足踝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足踝畸形发病特征与治疗策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纳入1978年5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22 062例足踝畸形患者。统计患者性别、手术时年龄、区域分布、病因、畸形种类、手术方式、术后固定方式等信息。结果 22 062例患者中,男13 046例(59.13%),女9 016例(40.87%);手术时年龄1~77岁,中位数17岁,其中5~40岁人群有20 026例(90.77%)。患者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度、美国等5个国家。病因、病种涵盖154个,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与脊髓栓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创伤后遗足踝畸形以及腓骨肌萎缩症占比最高。畸形种类包括内翻足、马蹄足、外翻足、仰趾(跟行)足、马蹄高弓(凹弓)足、单纯高弓畸形、爪形趾畸形、连枷足(夏科病)8类。手术方式包括肌腱延长术、软组织松解术、肌腱转位术、截骨矫形术与足踝关节融合术等36 620术次;足踝畸形矫正术同期实施髋、膝、小腿手术11 561例次。术后足踝固定方式包括Ilizarov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925.
车祸等致小腿及足踝部损伤临床多见,常发生创面难以愈合,骨、关节及肌腱裸露,治疗困难,必须用皮瓣修复,临床上已有较多报道[1-6]。用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骨科医生追求的目标,但如何选择却是个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6.
足踝部具有较多的短骨、关节及韧带,其形态和生物力学复杂,意外创伤等易导致足踝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足负重行走功能。近年来修复重建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方法选择多种多样,但如何进一步减少手术风险,最大限度地恢复足踝形态及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难点。本文从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类型出发,广泛查阅国内外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及疗效的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进展,对各种手术方式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927.
目的 探讨足踝外伤所致感染性创面患者miR-124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因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入院治疗患者84例为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科室收治同样因足踝外伤入院治疗,但未发生感染性创面患者为足踝外伤组。选择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扩增目的基因。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留取感染性创面分泌物标本,送入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析血清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结果 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和足踝外伤组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均检出CC、CG和GG 3种基因型,经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两组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比较结果发现,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携带CC基因型频率为23.81%,低于足踝外伤组的38.10%,携带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探讨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脉筋膜穿支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手足外科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共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17例, 其中男13例, 女4例;年龄5~14岁, 平均8.2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其中左侧6例, 右侧1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一期行骨折固定加肌腱、韧带、血管、神经探查修补, 二期皮瓣手术时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3例, 外踝部6例, 足背4例, 内踝部4例。创面缺损面积9 cm×5 cm~15 cm×6 cm, 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6 cm× 7 cm。血管穿支分离及受区血管吻合均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 血管在肌肉穿支中分离至所需长度后断蒂, 受区血管吻合采用穿支-胫前/后动脉筋膜穿支的修复方式。术后常规护架烤灯、抬高患肢、抗炎、消肿、解痉、镇痛、抗凝等治疗, 出院后定期采用门诊、微信、QQ等方式随访,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  相似文献   
929.
目的 分析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某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固定装置,观察组43例,使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装置使用满意度、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装置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不仅可提高患者使用满意度,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临床恢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其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时间或住院时间亦有更好表现。  相似文献   
930.
周红 《医疗装备》2023,(20):65-68
目的 探讨抗栓泵联合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88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栓泵联合足踝主动屈伸运动预防,比较术后8 h、1周两组凝血指标及血液流速变化,以及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 术后8 h,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股总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抗栓泵联合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机体凝血指标及血液流速,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