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28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537篇
内科学   58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1525篇
预防医学   37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4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针对HBV X基因区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siHBV X 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方法 针对HBV X区设计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 siHBV X。分别用培养液(空白对照)、脂质体Metafectene、pGenesil 空载体、pGenesil-siHK(阴性对照)、pGenesil-siAFP(特异性对照)、pGenesil-siHBV X处理或转染HepG2.2.15细胞各3次。于每次转染后24 h,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复制水平。 结果 pGenesil-siHBV X转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对HBV标志物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第3次转染后,pGenesil-siHBV X组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别为(6.26 ± 1.07)ng/ml 、(0.13 ± 0.05)Ncu/ml和(3.01 ± 0.40)×107拷贝/ml,与空白对照组的(22.50 ± 1.39)ng/ml、(1.12 ± 0.11)Ncu/ml和(12.33 ± 1.28)×107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0、12.21、9.71,P < 0.05);pGenesil-siHBV X 转染不影响细胞对AFP的表达(t = 0.18,P = 0.86)。结论 pGenesil-siHBV X可以有效和特异地抑制HepG 2.2. 15细胞HBV-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表达。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表达人源肽抗生素hPAB-β的重组毕赤酵母,为大量制备hPAB-β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及引物延伸法得到天然及优化的hPAB-β序列,克隆入pPIC9K质粒,转化DH5α大肠埃希菌,用酶切和核苷酸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经SalⅠ酶线性化,整合入毕赤酵母GS115中,在DNA,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阳性重组子.结果 构建的含天然及优化序列的重组质粒酶切均可得到相应大小的插入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和阅读框均正确.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入GS115后,得到7个不同的高拷贝阳性转化子,均能表达重组肽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含天然及优化hPAB-β序列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能够用于肽抗生素hPAB-β的制备.  相似文献   
53.
细胞色素P450 1A1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CytP4501A1cDNA片段亚克隆至哺乳动物细胞高表达型穿梭载体中,酶切图谱显示片段被正向克隆于多克隆位点中。运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人羊膜FL细胞中国仓鼠CHL及V79细胞中,经G418筛选3周后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并扩大成系。  相似文献   
54.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对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进行基因分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前期研究已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TEM型质粒进行基因分型,试图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用于ESBL分子诊断及其流行病学监测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TEM型质粒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运用DHPLC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提示,异常的样本通过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最后通过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共分析了101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全部样本均扩增出TEM型质粒的编码序列,经过DHPLC分析,52例(51.4%)样本表现为单一的洗脱峰,其形态与TEM-1标准菌株的峰型相一致,测序确定它们的碱基序列亦相一致,不存在变异,为TEM-1型;49例(48.6%)样本表现为异常的洗脱峰,它们均为双峰,形态一致,但异源双链峰的高度有差异,测序结果表明它们均存在四种相同的基因突变,在NCBI网站比对后确定为TEM-116;测序结果还提示,部分样本中TEM-1和TEM-116混合存在,其比例的不同表现为DHPLC时异源双链峰高度的差异;文献检索表明,本次确定的TEM-116为一新的基因亚型,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 DHPLC具有简便快捷、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重复性好,不仅可对已知突变作出即时诊断,还可发现新的基因亚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ESBL分子诊断方法及其流行病学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5.
质粒pRSVTH的重组和在体外培养骨骼肌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少鹏  田竟生 《解剖学报》1997,28(2):157-160
用新生的SD大鼠骨骼肌进行原代培养,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分别用含报告基团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pRSV-LacZ和新重组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质粒pRSVTH转染上述培养细胞上。结果表明,所培养的骨骼肌细胞能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被转入外源性基因,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证明其能表达外源性基因。  相似文献   
56.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01年4月-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1184株,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了ESBLs产酶的识别,E-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ICs值,质粒接合及电转化实验,耐药质粒提取及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通用引物扩增TEM、SHV、CTX-M、VEB、PER、SFO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革兰阴性苗ESBLs的检出率为14.6%(173/1184);获得产ESBLs接合子67株,电转化子11株,其中产CTX-M-14型ESBLs为33.3%(26/78)、CTX-M-3为23.1%(18/78)、CTX-M-9为14.1%(11/78)及SHV-2a为2.6%(2/78),未定型为5.1%(4/78);29.5%(23/78)野生株伴广谱酶TEM-1或SHV-1型;各型ESBLs基因约定位在35-190kb大小的可接合性低执行者拷贝数天然质粒上;CTX-M型ESBLs以对头孢噻肟高水平高耐为特征。结论:华南地区质粒介导的ESBLs以CTX-M型衍生酶为主,其次是SHV型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中构建并表达HBV抗原表位,并对其抗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人工合成编码HBV "a"抗原决定簇表位中24个氨基酸(S124-147)的寡核苷酸序列,克隆入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FHV-RNA2-I3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在原核pET系统(BL21细胞)中表达.以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对其抗原性进行研究.结果 嵌和蛋白与抗-HBs血清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 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系统中表达的HBV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8.
人IL-31基因克隆、表达及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IL-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hIL-31蛋白与皮肤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克隆人IL-3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该目的蛋白刺激人表皮角质细胞HaCaT,RT-PCR检测趋化因子MIP-3β、TARC及TCA-3(I-309)mRNA的表达;小鼠皮内注射该目的蛋白,观察局部炎症表现,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皮肤炎性特征,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胸腺及脾脏T细胞亚群.结果 成功获得495bp的人IL-3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目的蛋白可刺激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TARC、I-309;小鼠皮肤注射部位有脱毛,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高,脾脏CD4 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 T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 人IL-3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已获成功,hIL-31蛋白可刺激HaCaT细胞表达MIP-3β、TARC、I-309,诱导小鼠皮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重组质粒。方法:用RT-PCR技术,从柯萨奇B4病毒中钓取非结构蛋白P2C cDNA片段,克隆入PUCan-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质粒。结果:以柯萨奇B4病毒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987bp大小的片段,克隆入PUCan-T载体,用BamH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与非结构蛋白P2C的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一致。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60.
利用PCR方法,从阴离子交换蛋白1(AE1)全长cDNA中扩增出约350bp c末端cDNA片段,测序后将其克隆至pGADT7载体上,用醋酸锂法构建好的pADT7-AE1-c末端转染酵母菌HA109,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了530bp AE1c-末端cDNA,pGADT7-AE1-c末端对酵母无毒性,不能激活检测基因,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