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5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53篇
耳鼻咽喉   411篇
儿科学   17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4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44篇
内科学   30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87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508篇
综合类   2094篇
预防医学   369篇
眼科学   543篇
药学   441篇
  3篇
中国医学   28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才瑜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6):561-561
我认真阅读了李建军医师的意见。一种新型的客观视野检查仪受到读者的关注和质疑,正是体现了其创新意义和重要性所在。我非常愿意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下面我就主要焦点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结合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行术前神经-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4%,基本符合率为96.3%;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和68.5%,两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2%;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可能因例数太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用电生理技术记录肌肉的诱发电位,可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各种反射,神经肌肉的兴奋和肌肉的兴奋反应。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以期为麻醉和手术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科17例全麻手术病人,分成颅内疾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疾病手术组(B组),于术前、麻醉(诱导完成)、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6个时程连续监测SEP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并记录。结果麻醉后SEP潜伏期延长5.96%,波幅下降24.00%,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结论麻醉抑制S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但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2):F0004-F0004
该仪器是本研究所几位专家,在对国内外“诱发电位”、“认知功能”等方面大量研究成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提炼精华,引进最新理论与技术,并进行了创新和提高,研制开发成功的。经国内专家研讨,认为该仪器是用于临床检查和医学研究的理想设备。一、特点该仪器通过记录和分析诱发电位中P1、N1、P2、N2、P300、N400、CNV等成分,检测和评价人的认知功能。它的主要特点是:1、记录导联2-16导,任意选择。2、试验数据全程记录,可以筛选,剔除干扰。3、试验平台开放:试验模式自主设计;刺激元素自由选取;事件序列自动生成;元素内容自由更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丛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干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罗洪  陈世Jun 《天津医药》1989,17(4):206-209
本实验发现:P-300不仅适用于有配合能力的受试者,也适用于无配合能力的低智 IS 患儿,它既能代表大脑皮层的感知能力,也可能反映特定大脑皮层功能的成熟程度,与 IQ 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而趋于稳定。多动手对侧 P-300的波幅、VEP 晚期成分及 ABEP 中枢传导时间均与智能水平相关,临床上可望用以对接受治疗的 IS 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和病情变化。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处理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 IS 患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8.
自听诱发电位应用于临床后,以诱发耳声发射正常,听性脑干反应严重异常为特征的低频感音性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类听功能障碍的患者通常伴有镫骨肌反射和对诱发性耳声反射的传出抑制异常,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力及听力图为低频损失较重等。Worthington等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常压和控制性降压脊髓牵拉损伤组。观察常压及控制性降压水平下相同程度牵拉损伤后脊髓血流(SCBF)、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NMEP)改变的差异。结果 外周血有创动脉压(MABP)平均下降幅度为40.5%。经SSP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牵拉水平下,常压组及低压组的SCBF(%)、SEP波幅(Asep)(%)及NMEP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方法:运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CT检测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疗效判定指标,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与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8天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总体异常率明显降低,CT检测血肿量明显减少,且头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头针组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提示头穴透刺可纠正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促进血肿吸收,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机能,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