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佝偻病引起膝内翻畸形为小儿骨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此病年幼者多采用闭合性胫骨折断术,矫正畸形后长腿石膏固定,大年龄者则行截骨矫形钢板内固定后再石膏固定。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报道了多种手术截骨治疗膝内、外翻畸形的方法,治疗效果亦不断提高,但如...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内上髁滑移截骨术治疗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的加速康复管理策略.方法 纳入自2015-02-2019-04行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内上髁滑移截骨术治疗的24例严重膝内翻畸形,观察组12例围手术期进行加速康复管理,对照组12例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至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内翻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22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并分析产生膝内翻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共17例发生术后膝内翻。[结论]骨折的粉碎程度、能否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处理骨缺损是发生术后膝内翻的主要原因。重视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膝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背景:以置入内固定物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的:因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故评价股骨远端骨折后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生物力学变化可引导临床应用。 方法:分别测定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的抗压刚度和抗弯强度,同时比较3种内固定之间的生物力学变化。对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明确3组内固定物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动力髁螺钉的应力遮挡过大,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刚度过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既具有一定的变形性,使应力能够通过骨传导,又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为骨折的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远端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4例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处理关节内病变。取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经编织处理后以ACL瞄准器于胫骨结节旁内侧皮质f位于截骨线下方,距截骨线不小于1cm)钻骨道,常规方法重建ACL,股骨端以钮扣钛板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钉固定。同时于胫骨结节上缘截骨,指向近端胫腓关节上部,矢状面平行于关节面的后倾,外侧骨皮质不完全截断,行胫骨高位截骨,填充同种异体骨后以胫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钛板固定,矫正膝内翻。结果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患者截骨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满意,无关节不稳症状。HSS评分:术前(50.25±4.82)分,术后(80.12±3.41)分;Lysholm评分:术前(47.07±5.25)分,术后(78.0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有效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16例(1031膝),严重畸形膝关节置换术80例,其中56例(70膝)成功随访。严重内翻畸形19例(23膝)、严重外翻畸形21例(27膝)、严重屈曲畸形16例(20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6个月~10年)。对膝关节屈伸活动度、HSS、K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0°(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15°(伸直0°~屈曲130°),膝关节评分系统 HSS、KSS术前及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33分(10~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1分(70~100分),HSS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27~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分(72~100分)。膝内外翻、屈曲挛缩畸形得到较好矫正。结论严重畸形膝关节通过关节置换术同样能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共78膝),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愈合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3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X线检查均为骨性愈合;术后未见感染性关节炎、皮肤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临床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膝内翻患者下肢对线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对100例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9.2°±3.1°(5°~30°),其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占内翻总角度比例为53.2%,而胫骨机械性内翻角度只占总内翻角度的22.8%,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胫骨平台倾斜占总内翻角度的24%.术后测量表明,平均胫骨平台截骨矫正度数为4.3°,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27.9%.通过软组织平衡方法矫正的度数为10.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72.1%.结论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骨结构性内翻和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大于骨结构性内翻.因此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与切骨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和股骨远端截骨(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DFO)矫正青少年膝关节复杂畸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7月—2022年6月10例(12膝)患者接受了DFO、HTO联合截骨,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9±10.3)个月。下地行走时间(36.9±18.2) d。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HSS评分[(86.6±5.1),(97.2±1.2), P<0.001]及Lysholm评分[(77.5±15.3),(95.7±2.7), P<0.001]均显著增加,VAS评分[(4.2±1.2),(0.7±0.3), P<0.001]显著降低。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proximal medial tibial angle, MPTA)[(72.3±6.6)°,(85.2±1.9)°, P<0.001]、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