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5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75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003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2290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1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664篇
综合类   3963篇
预防医学   638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1331篇
  33篇
中国医学   1155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111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1069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1079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787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 调查板股韧带(meniseofemoral ligaments,MFLs)发生率,研究MFLs紧张-松弛模式,确定其股骨止点大小、形态及其与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止点位置关系,探讨MFLs功能及其在PCL双束重建股骨骨道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解剖研究: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调查MFLs发生率,研究MFLs在屈伸膝过程中的紧张一松弛模式及其作用,测量其股骨止点面积,确定其股骨止点与PCL前外侧束(anterotateral bundle,ALB)及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临床研究:89例单独PCL断裂膝关节与23例PCL断裂合并其他韧带损伤膝关节,关节镜下观察MFLs发生情况,确定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结果 解剖研究:Humphry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ALB基本相同,出现率为3%(1/30),其股骨止点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8.14±3.05)mm2,位于AIB与PMB交界线的远侧;Wrisberg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PMB相似,出现率为90%(27/30),其股骨止点也近似椭圆形,平均面积为(25.63±7.92)mm2,位于PMB股骨止点的近侧.临床研究:Humphry韧带出现率为1.7%(2/112),Wrisberg韧带出现率为59.8%(67/112),二者均低于解剖学研究结果(P<0.05),PCL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时前、后MFLs出现率分别为O%与13.0%(3/23),二者均低于单独PCL断裂中结果(P<0.05),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位置关系与解剖学研究结果相同.结论 MFLs发生率与创伤有关,MFLs对膝关节稳定具有一定作用,Wrisberg韧带在深屈膝时具有防止PCL前外束与髁问窝发生撞击的作用,MFLs股骨止点可分别作为ALB与PMB股骨骨道定位标志.PCL重建术及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留MFLs.  相似文献   
992.
吴坤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28-2628
近年来,笔者采用骶管注射,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较常见的损伤,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且多为青壮年,其发生率约占肩部损伤脱位的12%。2007年8月~2009年7月我院应用缝合锚加强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2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初步探讨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了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合并有尿失禁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及尿道后韧带折叠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根据POP-Q分度法,8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尿失禁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中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盆腔脏器损伤.8患者术后均恢复好,无术后病率,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均4 cm,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肌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伸膝肌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伸膝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股四头肌萎缩的发展,有助于股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Treitz氏韧带松解在预防B-Ⅰ式胃切除术的术后胃的十二指肠反流(DGR)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及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胃大部切除B-Ⅰ式吻合完成后,加做Treitz韧带松解.术后24h~72h排气后,在拔除胃管前收集胃管内自然流出胃液,用日本产MINIAUTKOUANAYIERMA-4210型分析仪进行pH值及胆红素定量检测.随访有无反流性胃炎临床所见.测定指标有①拔胃管前引流胃液内的pH值及胆红素含量;②有无持续性胸骨后灼痛,胆汁性呕吐;③内镜有否胃内胆汁瘀积;④有否胃粘膜红斑,充血水肿及脆性增加;⑤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有否明显组织学改变.因各种原因传统认为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条件不足者均行Kocker切开游离十二指肠后做B-Ⅰ式吻合,有无吻合口漏发生.结果本组24例,实际测定17例,pH值在3.2~6.5之间.胆红素定量实验阴性者11例,阳性者6例.其中一个"+”2例,两个"+”者4例.临床和内镜随访19例.随访时间6mo~18mo.其中6mo者3例.12,16,18mo者分别为3,5,8例.均无明显的持续性胸骨后灼痛,胆汁性呕吐.内镜见不到吻合口有胆汁涌入,无粘膜红斑及脆性增加,但可见到轻度充血水肿.这一现象距手术时间越短越重.胃粘膜组织学改变不明显.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胃大部切除B-Ⅰ式吻合的术后胃失去了幽门功能,使胃十二指肠屏障压下降,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实际上此时就是低张性十二指肠瘀积症.松解Treitz韧带可使十二指肠空肠曲下降3cm左右,使胃十二指肠屏障压得以维持其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十二指肠胃反流.通过降低十二指肠内的术后压力,降低了胃大部切除后B-Ⅰ式吻合的局部条件,增加了胃大部切除后B-Ⅰ式吻合的成功率,使这一几近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麻风拇指爪形指及垂腕手的生物力学定量实验研究,以指导康复治疗.方法对11例共12只麻风病后遗拇指爪形指及垂腕畸残手采用生物力学定量实验方法,分析与上述畸残有关的韧带对关节稳定所起的作用.结果拇指屈曲和外展时的背侧和外侧韧带、伸拇指时的掌侧韧带、屈腕和伸腕时的背侧及掌侧韧带对稳定关节起重要作用.结论拇指爪形指的康复应以修复背侧和外侧韧带为主,矫正垂腕应以修复背侧和掌侧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改良多中心骨科结果网络(multicenter orthopaedic outcomes network, MOON)方案在军事训练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患者114例,按纳入排除标准确定52例病例资料入组,按围术期间康复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改良MOON组25例(围术期间应用改良MOON方案),其中男23例,女2例,平均年龄(29.08±6.11)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19.28±1.29) kg/m2;常规康复组27例(围术期间应用常规康复方案),其中男25例,女2例,平均年龄(27.41±4.99)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0.09±2.69) kg/m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2000-国际西部文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腘动脉损伤的诊疗经验。方法2011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腘动脉损伤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分别为27、70、31岁。损伤累及双侧1例、单侧2例。血管损伤时间10、4、3 h。采用一期修复血管、二期修复韧带治疗。结果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30、5、10周,随访时间为9.5、3.5、3.0年。1例患者血管修复术后下肢皮肤、皮下组织部分坏死结痂,经再次植皮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肢体均成活,随访期间无感染、血管再损伤或新鲜血栓形成。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合并双侧腘动脉损伤者并发双侧跟腱挛缩,1例术后膝关节不稳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血管损伤临床较少见,多学科协作、及早发现和评估血管损伤、优先处理腘动脉损伤逆转肢体缺血及固定肢体是治疗此类损伤的有效方法,能够保存肢体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应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矫正睑袋膨出伴泪槽畸形以及眶下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行下睑整形术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留取手术前后照片进行对比观察,评价临床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睑袋平坦,有效填充改善了泪槽沟以及眶下凹陷,恢复了下睑到中面部的单凸型曲线,睑颊轮廓线过渡自然,且对手术效果满意,86例(95.50%)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4例(4.50%)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结膜入路眶脂肪重置内固定法下睑整复术效果稳定,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