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7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828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403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1975篇
内科学   1065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1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3篇
综合类   5278篇
预防医学   1051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924篇
  18篇
中国医学   3366篇
肿瘤学   627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112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074篇
  2006年   1015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625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89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煎煮时间牡丹皮汤液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传统煎药方法对牡丹皮中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在药液含量随煎煮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RP-HPLC分别测定两个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酚的含量煎煮5min最高,以后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芍药苷含量煎煮10min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结论:传统方法煎煮牡丹皮宜“后下”。应将牡丹皮列为后下药。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HJD)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5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HJD组。模型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MPTP 30 mg/kg,连续5 d,制备PD模型;HJD组小鼠每天灌胃HJD 17.55 g/kg(生药量),连续15 d。应用爬杆、悬挂和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法检测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HJD对小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减退和脑神经组织的代谢异常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结论 HJD对MPTP所致帕金森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分时段应用静脉和吸入麻醉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手术苏醒的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长时间(预计大于3h)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以短效的普鲁泊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连续输注行麻醉维持,术毕前30min停用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同时吸入七氟烷至术毕,术中调节普鲁泊福的血浆靶控浓度和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35~55;对照组术毕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但普鲁泊福继续应用至术毕,其他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T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达到离开麻醉苏醒室标准时间(T5),并比较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有10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0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T0为(4.1±0.8)h,试验组T0为(4.3±0.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5分别为(7±5)、(11±6)、(15±5)、(20±7)、(34±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19±8)、(31±6)、(35±9)、(51±10)min(P<0.05),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分时段应用普鲁泊福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人麻醉较全凭短效静脉麻醉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尤其适合行长时间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4.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同机CT融合在肿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79例,良性肿块病人19例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检查,经COSEM重建,结果与解剖显像比较。【结果】①~(18)F-FDG符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89.5%、91.8%、97.3%和73.9%,解剖显像分别为79.8%、63.2%、76.5%、90.0%和42.9%。②同部位显像比较中,~(18)F-FDG显像病灶探测数为302个,而解剖显像为286个。③同机CT融合明显提高对肺部近纵隔、膈缘及腹部等部位的定位诊断。【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较解剖显像更好地对恶性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并且能探测到更多的恶性病灶,同机CT融合较大地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刘建德 《当代医学》2008,14(23):167-168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常规治疗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n=50);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tid.n=56).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sCRP的变化.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复方甘草酸苷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18氟—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在下咽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例下咽部肿瘤患者均接受^18F-FDG检查及CT、全组内镜(食管、咽喉、气管镜)检查。结果:20例下咽部肿瘤患者^18F-FDG检查结果显示:2例阴性;18例肿瘤原发部位有同位素浓集,其中5例伴异位同位素浓集。对此5例患者进一步临床、病理检查证实:1例食管部占位,2例肺部病变,2例为良性改变。^18F-FDG检查结果显示的病变范围与CT、内镜检查相符。结论:^18F-FDG检查可以提高下咽部肿瘤、尤其是隐匿的并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明确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又是一个简单、易行的下咽部肿瘤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8.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2 1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经洋地黄、利尿剂等综合治疗 4 8~ 72h心衰不能纠正 ,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用 ,持续输液泵静点 ,2 4h为一疗程 ,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其中 2疗程后 18例症状缓解 ,2~ 5疗程 2 0例心衰纠正 ,死亡 1例。结论 两药联用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顽固性心衰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