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156篇
基础医学   40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950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1309篇
预防医学   38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45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正常胎儿脐带内有2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单脐动脉是指脐带内仅有1条动脉,另一条动脉缺失,是常见的胎儿先天异常之一。常合并先天性畸形、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体质量减轻和早产等[1,2],因此,对单脐动脉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过程的监测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病例,分析单脐动脉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类型,为产前咨询和临床处理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自然干燥法与脐部包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82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取脐部包扎法予以脐部护理;选取778例新生儿设为试验组,采取自然干燥法予以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轻度脐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脐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干燥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是安全的,且更方便和更经济,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赵月乔 《当代医学》2021,27(36):13-16
目的 探讨两种挤压脐带断脐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与立即结扎脐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出生的144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脐带挤压组1(n=52)、脐带挤压组2(n=47)与常规断脐组(n=45).脐带挤压组1新生儿娩出后距脐带根部30 cm处断脐,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娩出后距离脐带根部约20~30 cm处暂时钳夹脐带,常规脐带结扎组新生儿生后立即于30 s内结扎脐带,比较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pH、HCO3-、光疗总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常规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水平,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挤压脐带断脐方式与立即结扎脐带新生儿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无明显差异,脐带挤压不增加光疗总时间,对于新生儿是一项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结扎脐带是由胎儿转变为新生儿的里程碑式标志,然而,对于结扎脐带的时机选择迄今尚存争议。目前尚无结扎脐带的统一标准,大多数临床医师均采用新生儿生后立即进行早期结扎脐带(ECC)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延迟结扎脐带(DCC)在增加新生儿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铁储备、减少新生儿贫血、增强免疫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笔者拟就近年来DCC对新生儿及婴儿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9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传统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慢作用的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成为RA治疗的热点,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能力、免疫抑制性能、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及低风险,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对大鼠卵巢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干预组3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作为对照,模型组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干预组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后采用MSCs-exo处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相关通路蛋白(Ras、Erk)表达水平。提取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模型组建立颗粒细胞损伤模型,干预组建立颗粒细胞损伤模型后采用MSCs-exo处理。CCK-8检测颗粒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颗粒细胞激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干预组干预2 d、4 d、6 d、8 d、10 d的颗粒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颗粒细胞雌二醇水平、颗粒细胞孕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水平、血清孕激素水平均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颗粒细胞凋亡数量高于空白组,且模型组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大鼠卵巢组织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且模型组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卵巢组织Ras、Er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exo能够改善大鼠卵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Ras/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优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贴壁法从正常足月胎儿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后利用DMEM/F12,Mesen PRORSTM Medium这两种培养体系进行体外扩增,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结果从人脐带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细胞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结论加入Mesen PRORSTM Medium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快,更适合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方法 对培养至第2、5、8、10、11代的共15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检查其有无异常.结果 成功制备染色体标本,成功率为100%,正常核型率为100%.结论 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实验结果稳定、成功率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至11代时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引起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方法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分娩的228例有胎儿窘迫的孕妇,分析引起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结果228例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脐带因素118例;产力因素40例;胎盘因素35例;羊水因素23例;母体因素12例。结论在基层医院胎儿窘迫受多种因素影响,脐带因素、产力因素、胎盘因素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