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82篇
  免费   3180篇
  国内免费   2910篇
耳鼻咽喉   2582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624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2104篇
内科学   683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322篇
特种医学   25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12151篇
综合类   19595篇
预防医学   3404篇
眼科学   466篇
药学   7027篇
  157篇
中国医学   3036篇
肿瘤学   1157篇
  2024年   509篇
  2023年   1840篇
  2022年   1645篇
  2021年   2118篇
  2020年   2255篇
  2019年   2200篇
  2018年   1113篇
  2017年   1768篇
  2016年   1997篇
  2015年   2237篇
  2014年   4189篇
  2013年   4029篇
  2012年   4841篇
  2011年   5418篇
  2010年   4912篇
  2009年   4490篇
  2008年   4441篇
  2007年   4165篇
  2006年   3695篇
  2005年   3482篇
  2004年   2613篇
  2003年   2382篇
  2002年   1757篇
  2001年   1345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581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Barrett食管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现对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BE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2.
创伤后脊柱骨折脱位可引起脊髓损伤,常常造成外伤性截瘫,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便功能紊乱和躯干及上下肢瘫痪症状,不仅使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丧失,而且可使自主神经发生障碍,引起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外伤性截瘫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截瘫41例,现将外伤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后路椎管减压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鼻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鼻中隔矫正手术的目的、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了明显不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能见度差,术野暴露不充分,在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手术时,常易出现矫正不彻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5.
Dieulafoy病4例     
1病例报告2005年1月~2006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Dieulafoy病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0~50(平均47.5)岁。均因大量呕血或/和黑便入院。发病后均感头昏、乏力,其中1例伴出血性休克(血压<80/50mmHg)。入院后均予紧急输血、补液等治疗。胃镜检查及治疗情况如下:例1,病变部位:胃  相似文献   
9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多发且常见疾病,重要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了265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其中局部偏曲的患者68例,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王少鑫  孙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823-2824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往曾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很多顽症已被逐渐攻克.然而各种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减轻患者痛苦并采取必要的手段控制病情的发展是医学工作者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各种塑料和金属支架的应用给具有消化道梗阻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对支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10例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行翻修术的病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手术节段为L4/54例,L5/S1 3例,L4/5+L5/S1 3例;融合器应用BAK(旋入型)7例,聚醚醚酮矩形融合器(PEEK)2例,钛金属矩形融合器1例。于首次术后1~90d内行翻修术。就其脱出原因,再次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融合器脱出的原因:矩形融合器中2例型号太小,1例放置位置偏后;旋入型融合器1例定位错误,其余大都因两枚融合器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所致。翻修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7个月,均得到融合,无融合器再次移位或脱出以及内同定的断裂,1例伴有足下垂者遗留患足背伸肌力减弱,其余病例神经症状消除。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可能原因有融合器型号偏小导致椎间隙撑开不够,放置位置偏后,两枚融合器不对称或距离太近发生碰撞等。早期、积极的手术翻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胶囊内镜检查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2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均在麻醉下进行),包括经口和经肛进镜方式.根据胶囊内镜时间指数 (胶囊内镜从幽门至病灶的通过时间/幽门至回盲瓣的通过时间)选择首次进镜方式,时间指数>0.50时首先考虑经肛进镜检查,对未发现异常者择期改换方式再行检查.分析按胶囊内镜时间指数选择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的准确性.结果: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5例,行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有1例在改为经肛检查后检出病灶.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15例,有 12例(80.0%)经双气囊小肠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以时间指数>0.50为标准,4例(分别为0.99, 0.8,0.65和0.59)首选经肛进镜检查,后二者(时间指数分别为0.65和0.59)需换从口侧进镜检查而检出病灶;如以时间指数>0.75为标准,该 2例不再需要改换方式再行检查,另2例病变部位被判断为回肠远端,经肛进镜即可准确到达病灶.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指导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的选择,时间指数>0.75提示首选经肛进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0.
疏东升  汪全红 《安徽医药》2006,10(4):287-28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