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8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920篇
内科学   987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2180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787篇
  13篇
中国医学   754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胆石中脂肪酸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2.
番荔枝酰胺的全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小慎  梁晓天 《药学学报》1993,28(6):428-431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是番荔枝科番荔枝属植物,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番荔枝酰胺(squamosamide)是从该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为进一步探明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全合成研究工作。经七步反应首次制得天然目标物,总收率14%。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per-conditioning,PerC)联合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并明确PerC联合PostC对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 β-oxidation,FAO)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影响。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模,MCAO模型后30 min进行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治疗(PerC),再灌注24 h后重复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适应(PostC),1次/d,直到取材。再灌注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 SVZ)神经再生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CPT1A的表达。结果 与MCAO组及PerC/PostC组比较,PerC+PostC组大鼠,身体不对称运动行为评分降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以及向梗死区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r=-0.917 9, P<0.0001)。然而,迁移到基底节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数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显示,PerC+PostC组CPT1A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PerC联合PostC治疗能够通过增加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干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CXCL12、UCH-L1、HC-gp39、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XCL12、UCH-L1、HC-gp39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C、TG、LDL-C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在成人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诊断和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7例并发ARDS者纳入ARDS组,100例无ARDS者进展纳入非ARDS组。另根据28 d院内存活情况将ARDS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Ⅰ-FABP水平。结果:ARDS组患者尿Ⅰ-FABP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01)。尿Ⅰ-FABP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发生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95%CI:0.697~0.830)。死亡亚组患者尿Ⅰ-FABP水平高于存活亚组(P<0.001)。尿Ⅰ-FABP水平升高与基线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及存活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显著相关(P<0.05)。尿Ⅰ-FABP水平、基线APACHEⅡ和SOFA评分是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28 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  相似文献   
96.
龙慧民  周立斌 《浙江医学》2023,45(15):1583-1587
脂滴形成是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一个重要组织学特征,其具体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脂肪酸代谢重编程包括脂肪酸合成、摄取以及脂肪酸氧化失衡,对脂质储存起重要作用。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酶包括脂肪酸合成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柠檬酸裂解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CD36、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均可作为ccRCC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脂肪酸代谢重编程在ccRCC 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
人体内存在看完整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系统,它们在许多不同组织的不同发育阶段具有广泛的合成代谢和促有丝分裂的作用。IGFs和IGFBPs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随着妊娠周期的延长,孕妇血清中的IGFBP—4蛋白水解酶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大量的IGFBP—4被裂解,从而释放大量的游离IGFs,作用于母亲和胎儿的组织,促进了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对Smad通路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ad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胞外信号自跨膜受体向核内传递的信号通路.Smads最终与靶基因启动子结合,完成TGF-β对核内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PP)是参与众多细胞生理事件的重要蛋白水解途径.Smad通路的适时关闭是完成Smads正确转录调控功能的重要机制.近3年的最新研究发现了降解Smads及Smad通路调节蛋白的泛素连接酶新成员,如Smurf1、Smurf2、SCF/Roc1、SIAH1、UbcH5等,从而证明Smad通路的关闭和调节通过UPP实现.本文首次综述了UPP对Smad通路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