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8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920篇
内科学   987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2180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787篇
  13篇
中国医学   754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2006年1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订的一项新的食品包装营养成分标注规定草案将正式生效。该规定要求在传统食品和膳食补充品的营养成分表中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元宝枫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乙醇为溶剂从元宝枫叶中提取抑制脂肪酸合酶的多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提取时间、温度、溶剂组成和固液比为考察因素,以多酚的提取率以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经过综合加权评分后得到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0%,固液比1g∶ 30mL,在50°C条件下,搅拌提取1.5h.结论:多酚类物质对脂肪酸合酶有抑制作用,从元宝枫叶中提取的某些多酚类物质具有相对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静脉输入过氧化碳酰胺(内给氧)配置的液体后直接输入硫酸庆大霉素配置液时,输液管中即出现白色混浊,且白色沉淀物逐渐增多。若在以上两液体中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此现象提示:过氧化碳酰胺与硫酸庆大霉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建议在临床应用两液体时,中间应加输其他液体,避免两种药物直接作用产生混浊、沉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继布比卡因(bupivacaine)后问世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独特的临床药理。本文拟对它与布比卡因比较。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成分左旋黄皮酰胺对去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及MTT法检测左旋黄皮酰胺对去血清所致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左旋黄皮酰胺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左旋黄皮酰胺对GSK-3β、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左旋黄皮酰胺1,10 μmol/L剂量组可以通过抑制去血清所致PC12细胞的凋亡而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其机制是抑制GSK-3β的表达并增加Bcl-2/Bax的比值.结论 左旋黄皮酰胺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损伤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情况 ,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4~ 2 0 0 3年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 176例 ,并分析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变迁及临床情况。 结果 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致本病的发病率是 2 16%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平均发病时间是68 98d ,1月内发病的占 68 71% ,2个月内的占 80 2 9% ;2 0 8例中无症状者占 43 75 % ,有症状者占 5 6 2 5 % ,治疗前后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抗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应重视本病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与布比卡因比较,具有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低毒性,低浓度时产生感觉—运动神经分离等特点,用于椎管内麻醉和疼痛治疗安全有效。本文就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钱宗涓 《现代医学》1989,17(6):333-334
对203例结核病患者用含吡嗪酰胺(PZA)方案治疗产生肝脏毒性进行分析,发生率为16.7%,较国内外报告的1~5%为高。5种含PZA方案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91%肝毒性发生在开始治疗两个月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肝功能的GPT100单位以下者多在4周内恢复,100单位及以上者大多需8周以上恢复正常。如伴有黄疸个别可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提示含PZA方案一般较安全,但应严格掌握含PZA方案的适应症;用药早期要注意作好肝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9.
42例癫痫患者多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非那西汀为内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酰胺咪嗪、苯妥英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并对42例癫痫患者作了临床疗效观察及药物血浓度监测。结果表明,单用药组(酰胺咪噻或苯妥英)疗效优于两药合用组(P<0.01),疗程中药物自身诱导作用及两药合用引起复杂的物相互作用与代谢影响,致使疗效变化不定。通过血药浓度监中为及时调整剂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