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40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841篇
综合类   1269篇
预防医学   156篇
药学   4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6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多见于产伤,临床常见:有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可供选择.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常规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为避免此种并发症,笔者设计采用了“肩-腘悬吊”自体牵引法进行治疗。方法将患肢置屈髋屈膝位,使患儿大腿与其腹部相贴:取一围巾自患肢胭窝经背部绕过对侧肩部在胸前打结,使患侧大腿悬吊牵引伸直。结果本组13例,悬吊牵引15d,患肢肿痛消失,无畸形,股骨对线好,无重叠,有大量骨痂形成。去牵引后患肢活动好,临床治愈。结论肩一胭悬吊自体牵引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生物力学合理,治疗效果可靠,便于患儿护理等特点,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医院及家庭内的治疗观察,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22.
股骨干骨折--扩髓和不扩髓髓内钉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股骨干骨折,采用不扩髓髓内钉比扩髓髓内钉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失血也少。但是,扩髓钉的骨愈合更快,延迟愈合更少。两者都没有显著增加包括肺损害等其它并发症的风险。功能结果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3.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临床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23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术中不接触放射线,固定牢固等优点。本法扩大了髓内钉固定股骨干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5.
Kuentsccher(1940)首创髓针内固定治疗骨折后,我国五十年代开始采用内固定,在长骨骨折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五十年代末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原则上是牵引下加外固定。其理论根据是克服内固定的三大缺点:感染,骨膜剥离后骨质缺血,及由于内固定后失去生理性的应力所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6.
刘长根 《中医正骨》2006,18(4):66-66
患者李某,男,25岁。于1999年6月8日8时,驾驶三轮车不幸与大树相撞,左大腿上段畸形并且有一伤口,伤口呈喷射状出血,骨折断端外露。简单包扎伤口,上止血带并且用木板固定患肢后,急送来我院。入院时患者意识尚清,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急拍X线片后诊断为左股骨干开放粉碎性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快速输同型血,补液,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检查位于左大腿上段前内侧有一纵斜形伤口,长约8cm,边缘不齐,骨折近端外露,当即给予彻底清创,沿伤口逐层剖开,直达骨折…  相似文献   
27.
28.
旋肌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4):277-279
  相似文献   
29.
单臂多功能支架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再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93年~1995年期间,应用单臂多功能支架治疗各种原因的股骨干骨折3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折再移位9例,现就术后再移位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总结。临床资料本组收治37名患者,双侧1例,共38侧股骨干骨折。男29例,女8例;年龄7~幻岁;左侧22例,右侧16例;陈旧性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畸形愈合5例,骨不连4例,多发性骨折7例,病理性骨折2例(骨囊肿1例,肺癌股骨转移1例),火器伤2例,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折断3例,螺丝钉折断1例。其余均为一般新鲜骨折。本组38侧中,切开复位31例,手法闭合复位7…  相似文献   
30.
骨折治疗选用的任何方法,都要积极围绕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为目的。本组病例若选用手术方法治疗,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扣挤提按法是严重错位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慢性复位必取之路。骨折初期采用牵引加手法,不但有利于骨折成角重叠畸形的矫正及粉碎错位骨片靠近骨干纵轴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消肿和促进血运。当行夹板纸压垫固定及调正角度牵引后,不但使骨折不能再成角重叠,且在局部固定结构形成的杠杆力对应了肢体骨折端再移位的杠杆力,使慢性复位后的骨折,不易再错位。治疗过程要积极指导和充分发挥肌肉动力学的作用,进行有理有节的功能活动,不断解除肌肉粘连、关节内的挛缩,坚持髌骨在接近正常范围内的活动。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同步进行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