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52篇
  免费   4131篇
  国内免费   1435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2340篇
口腔科学   308篇
临床医学   20808篇
内科学   9908篇
皮肤病学   300篇
神经病学   1156篇
特种医学   53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7854篇
综合类   38862篇
预防医学   12376篇
眼科学   509篇
药学   20403篇
  336篇
中国医学   9862篇
肿瘤学   987篇
  2024年   735篇
  2023年   2545篇
  2022年   2243篇
  2021年   3243篇
  2020年   3516篇
  2019年   3608篇
  2018年   1624篇
  2017年   3655篇
  2016年   3884篇
  2015年   4261篇
  2014年   8497篇
  2013年   8018篇
  2012年   9092篇
  2011年   9345篇
  2010年   8342篇
  2009年   7458篇
  2008年   7441篇
  2007年   6904篇
  2006年   6248篇
  2005年   6076篇
  2004年   4965篇
  2003年   3689篇
  2002年   3242篇
  2001年   2721篇
  2000年   1789篇
  1999年   1689篇
  1998年   1346篇
  1997年   1107篇
  1996年   1066篇
  1995年   875篇
  1994年   729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80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31例,单纯组予喉罩全麻,联合组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T0)、插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喉罩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联合组T3时MAP、HR均比T0时高;单纯组T2、T3时MAP、HR均比T0时高。组间比较:联合组T2、T3时MAP、HR均比单纯组低,且联合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率各指标均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全麻用药量,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60-63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瘦素(LEP)、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其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28 例老年MCI 患者,另选健康者128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EP、甲状腺激素、大脑各区域rCBF 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MCI 组患者左右侧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左右侧基底节区域脑血流量[(43.81±8.62)mL/(100 g·min)、(43.24±7.93)mL/(100 g·min)、(45.14±6.98)mL/(100 g·min)、(45.86±6.77)mL/(100 g·min)、(67.95±8.52)mL/(100 g·min)、(68.36±8.34)mL/(100 g·min)]低于对照组[(46.39±8.31)mL/(100 g·min)、(46.52±8.56)mL/(100 g·min)、(47.37±7.04)mL/(100 g·min)、(48.25±6.98)mL/(100 g·min)、(70.34±8.96)mL/(100 g·min)、(70.58±8.57)mL/(100 g·min)](P<0.05)。老年MCI 组患者血清LEP、T3、FT3 水平[(4.87±1.56)μg/L、(1.21±0.16)nmol/L、(3.04±0.36)pmol/L]低于对照组[(11.45±3.92)μg/L、(1.68±0.21)nmol/L、(4.82±1.21)pmol/L](P<0.05),TSH 水平为(2.78±0.75)IU/mL,高于对照组的(1.13±0.38)IU/mL(P<0.05)。老年MCI 患者血清LEP 水平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rCBF 呈正相关(r=0.452、0.537、0.544,P 均<0.05),T3 水平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rCBF 呈正相关(r=0.427、0.521,P 均<0.05),FT3 水平与右侧颞叶rCBF 呈正相关(r=0.492,P<0.05),TSH 水平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rCBF 呈负相关(r=-0.463、-0.489,P 均<0.05)。结论 老年MCI 患者血清中LEP、T3、FT3 水平降低,TSH 水平升高,且与不同区域rCBF 有相关性,可通过调控脑血管功能影响rCBF 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6.
刘林  李修红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43-2447
目的:肌少症对老年肝癌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肝癌,根据有无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35)和非肌少症组(n=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结果:肌少症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30 d再入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9个月,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4.3%、51.1%、24.5%,而非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7个月,1年、2年、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87.3%、75.6%、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术后预后与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肌少症、巴塞罗那分期(BCLC)、甲胎蛋白、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MVI)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CI、肌少症、BCLC分期、肿瘤个数、MVI是老年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少症会增加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恢复,同时也会降低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7.
老年高血压病以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具有特殊的发病基础、临床症状、传变规律和预后。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在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各个阶段进行提前干预,有利于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延缓病情进展。具体而言,未病之时,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服用中药保养和培补肾气,做到未病先防。已病之时,既病防变,阴阳俱虚者,治以补益肾气,方选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者,治以滋阴补肾,方选左归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肾阳虚者,治以温补肾阳,方选右归丸加减。疾病初愈之时,继续以中药补肾虚、调气血,同时避免六淫邪气与情志内伤对机体的损害,以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8.
皮肤软组织的扩张器原理是采用扩张器对受损皮肤进行皮下移植,增加皮肤的容量,使皮肤表面产生压力,使其迅速增出新的皮肤,时新的皮肤覆盖到受损的皮肤表面[1]。大面积烧伤后,皮肤形成瘢痕,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增生挛缩且易破溃引发皮肤感染,影响美观,还可使肢体功能受到限制。采取手术修复,使用扩张器扩张皮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早期缬沙坦降血压治疗对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肾内科诊治的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早期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然后进行肾脏替代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肾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血生化、肾功能、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5.854/0.000、8.965/0.000、6.412/0.000、9.134/0.000);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t/P=5.924/0.000、5.438/0.000、3.748/0.000、8.690/0.000);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钾、血钠、血氯、碳酸氢盐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t/P=4.602/0.000、2.313/0.023、4.528/0.000、5.384/0.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2.22%(χ~2/P=4.410/0.037)。结论早期缬沙坦降血压的效果较好,使肾脏替代疗法的效果提高,明显改善血生化、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