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1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78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44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56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53篇
内科学   62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81篇
特种医学   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4259篇
预防医学   89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407篇
  9篇
中国医学   637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967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597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志鸿 《北京医学》2005,27(2):117-119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32.
阿片肽及其受体系统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综述了阿片肽及其受体系统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有助于探索阿片肽在围术期的合理应用,为缺血性脑损伤防治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3.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证明,亚低温能有效减轻外伤后脑的损害,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1].本院从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对44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了亚低温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针刺治疗脑缺血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有关针刺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讨论如下。1针刺对脑缺血实验动物脑内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的影响1.1 trkA及其生理功能[1]受体酪氨酸激酶A  相似文献   
35.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用自制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对大鼠的头部由轻到重的4种冲击力产生4级脑损伤。1级可以无明显病理生理变化;2~4级则随冲击力的加重病理生理变化亦加重。这些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颅内压,脑水份含量与伊文思蓝蓝染范围测定以及病理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对179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依据,并就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综合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39.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逆行脑灌注(RCP)时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健康杂种犬14只,随机等分为DHCA组和RCP组,在停循环前(A点)、DHCA/RCP30分(B点)、DHCA/RCP60分(C点)DHCA/RCP90分(D眯)和复温再灌注30分(E点)取脑皮层lg,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见两组在A点MDA和SOD无差别。在B、C、D、E点,DHCA组MDA  相似文献   
40.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作者对 42例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随机分为直接拔管和堵管 1~ 2天后拔管(传统法 )的两组病例进行观察比较 ,直接拔管法比堵管后拔管法更具有安全性。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2 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42± 2 .5岁。均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 ,其中脑损伤术后 2 0例 ,脑血管意外术后 8例 ,脑干损伤 5例 ,脑挫裂伤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上述病例留置气管套管时间 7~ 2 0天。2 方法与结果2 .1 将病例随机分组 ,直接拔管组 2 2例 ,堵管 1~ 2天后拔管组 2 0例。为保证脑细胞充分给氧 ,两组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