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肾虚衰老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学中,肾虚衰老一直占主导地位,而生命科学研究则表明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的基础是以细胞周期为核心的细胞增殖、分化与衰老等生命活动,两者之间必然有着某种本质的联系,将肾虚衰老、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理论与细胞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的"细胞衰老"结合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肾虚衰老理论的本质以及补肾防衰老的分子机制,同时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目前尚未知的中医肾本质,从而深化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理论.  相似文献   
12.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种炎性因子参与形成的全身性的炎症状态加速了骨关节炎的进展,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身体功能的下降。"炎性衰老"这一概念被认为是理解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方式。软骨细胞衰老退变并通过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最终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代谢异常疾病——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炎性衰老状态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通过"炎性衰老"这一新角度认识与理解骨关节炎的发生将为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SLE患者骨髓局部微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的影响及机制。首先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及SLE患者骨髓各6例,留取上清液并灭活补体;以含10%骨髓上清的DMEM/F12培养基模拟机体骨髓局部微环境,培养脐带来源的MSC;SA-β-gal染色并计数阳性MSC比例;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SC的p53、p2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MSC核内DNA损伤标记53BP1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PI评估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SLE患者骨髓上清可显著增加β半乳糖苷酶阳性MSC细胞比例,且上调p53和p21的表达量;在SLE患者骨髓上清处理的条件下,MSC细胞内与DNA损伤反应有关的标志性蛋白53BP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SLE患者骨髓上清还能够明显抑制MSC的增殖能力。这提示SLE患者骨髓上清促进MSC衰老,其机制可能在于诱导MSC细胞核内DNA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逆转录酶激活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能否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建立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法 ,将编码hTERT片段逆转录病毒载体与VSV G共转染 2 93 GP2 细胞 ,产生病毒上清液 ,感染原代分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以嘌呤霉素筛选。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第Ⅷ因子、CD34、β 半乳糖苷酶染色、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指标。 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培养至 30代的转染细胞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一致但快于原代培养传至第 10代内皮细胞 ;RT PCR结果转染细胞有特异扩增 ;衰老指标 β 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转染后细胞胞浆内着染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第 10代内皮细胞。结论 外源性hTERT转入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可重现其端粒酶活性 ,从而阻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ASP)对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SP调控HSC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ASP干预对照组和ASP干预衰老组,衰老组采用X线全身均匀照射,建立小鼠HSC衰老模型;ASP干预衰老组在照射期间给予ASP灌胃;对照组和ASP干预对照组分别给予NS和ASP灌胃。免疫磁珠分离HSC,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混合集落培养(CFU-Mix)观察HSC生物学特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16、P21、CDK2、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X线能显著增加衰老对照组HSC SA-β-Gal染色阳性率、G1期比例及P16、P21表达;降低CFU-Mix、S期比例及CDK6、CyclinD和CyclinE表达。与衰老组比较,ASP能显著抑制衰老HSC SA-β-Gal染色阳性率、G1期比例及P16和P21表达的增加;抑制S期比例、CFU-Mix、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的减少;而对CDK2表达无影响。结论 ASP可能通过调节P16、P21、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延缓小鼠HSC衰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定量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辐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衰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数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10-1、10-6、10-5、10-4、10-3 mol/L雌激素组,分别采用0、10-7、10-6、10-5、10-4、10-3 mol/L雌激素处理,6组细胞均以5 J/cm2 UVA辐射,作用24、48、72 h后,6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 alase,CAT)活性.结果 作用48 h时10-6、10-7 mol/L组细胞增殖率((17.60±0.02)、(15.80±0.04)%))明显高于对照组(0) (P<0.05);10-6、10-7 mol/L组作用48 h时衰老细胞数((59.13±1.25)/1 000个、(65.39±2.34)/1 000个)、MDA水平((0.208 4±0.116 8)、(0.205 3±0.137 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7.25±1.12)/1 000个、(0.254 7±0.109 8)nmol/L) (P<0.05),SOD((22.245±1.924)、(23.547±1.637)u/mL)、CAT((9.88±0.78)、(10.74±0.52) u/mL)、GSH Px((47.74±1.96)、(49.58±2.83) u/m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18.606±1.803)、(7.29±1.24)、(35.78±5.37)u/mL)(P<0.05).结论 低浓度(10-6、10-7 mol/L)雌激素通过增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及抗氧化能力,抑制由UVA引起的光损伤.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一个受体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和氧化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影响,以时间依赖性的功能下降为特征,最终导致疾病和死亡的过程.随年龄增长,体内出现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慢性低度炎症,机体的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可能是衰老过程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基础.氧化应激-炎症作为细胞衰老及机体老化的伴随反应,在维持和促进衰老及老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C反应蛋白诱导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C反应蛋白各浓度组(1.0、2.5、5.0 mg/L);③C反应蛋白(5.0 mg/L)+非诺贝特(10.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组(10.0μmol/L)。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干预,或预先加入非诺贝特作用4 h,再加入5 mg/L C反应蛋白,培养7天后行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并计数每组衰老细胞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与内皮祖细胞培养后,C反应蛋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且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 mg/L C反应蛋白组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最显著(P<0.01)。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减少C反应蛋白诱导的衰老细胞数量(P<0.01)。(2)C反应蛋白作用内皮祖细胞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随着C反应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加入非诺贝特10μmol/L后可以明显逆转C反应蛋白诱导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下调(P<0.01)。(3)C反应蛋白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但在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明显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P<0.01)。结论 (1)C反应蛋白削弱内皮祖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引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逆转录下降,从而使端粒酶活性下降,最后加速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从而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功能。(2)非诺贝特活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C反应蛋白诱导的细胞衰老,可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有关,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