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8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833篇
耳鼻咽喉   357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199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3172篇
内科学   3296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026篇
特种医学   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617篇
综合类   6545篇
预防医学   1094篇
眼科学   251篇
药学   2643篇
  17篇
中国医学   1601篇
肿瘤学   286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129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159篇
  2008年   1241篇
  2007年   1298篇
  2006年   1300篇
  2005年   1314篇
  2004年   1078篇
  2003年   991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680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90篇
  1997年   592篇
  1996年   530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uPA、uPAR及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uPA、uPAR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uPA、uPAR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0.00%和41.67%。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P<0.05);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中uPA和uP-AR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5)。结论uPA和uPAR的高表达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指征之一,PTEN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uPA和uPAR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72.
1病历摘要 患者,女,74岁,入院时颜面及全身水肿明显,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口唇紫绀,BP188/122mmHg,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率144次/min,律不齐,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囊性包块,Cr156.701μmol/L,尿素33.1μmol/L;心电图提示:心率144次/min,律不齐,心房纤颤(快速),心肌广泛性缺血。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心包积液(少量),心射血分数46%。腹部B超提示:腹部大量积液、脂肪肝。腹部CT示: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荆(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ABC法检测51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中的uPA与PAI-1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的作用。结果:uPA和PAI-1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70.6%(36/51)。uPA和PAI-1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状况相关,与肿瘤大小、T分期和病理学分级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uPA和PAI-1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似预后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uPA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uPA和PAI-1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uPA阳性表达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5.
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出血的关系。采用CA-6000血凝仪对198例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人员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显示脑出血、尿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产后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从而显示出血患者体内存在纤溶活性的活化、还可能存在着凝血因子的活化,血中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6.
病理生理学     
硫化氢对大鼠离体灌流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我国辽宁地区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影响;丹参在常氧、急性低氧及氧反常等条件下对心室肌细胞L-Ca电流的影响;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的影响;LPS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磷酸化ERK1/2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可能作用;PKC和MMPs在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作用机制;活化蛋白-1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脂多糖注射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影响;急性多发脑梗塞大鼠海马皮层MARCKS蛋白的表达与活性的变化;靶向腺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在甲胎蛋白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表达;胰腺癌中MAT1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脑血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WI-38细胞衰老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复方黄芪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不同年龄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KP-1的表达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苯丙氨酸缓解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左旋卡尼汀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子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PGI2对肾缺血再灌损伤兔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一氧化氮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性肺鳞癌中不同亚型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小动脉弹性的关系;实验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变化;重症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时肾上腺髓质素系统的上调;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增强髓系白血病细胞对三尖杉酯碱敏感性;急性白血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46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及意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思者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和溶血参数的动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白血病患者血管新生及相关因素研究;氯通道阻断剂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CD44s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正常对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调节十分重要。关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高级神经功能的影响目前报道极少。本研究检测了35例甲亢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C端序列的删除对非出血重组蛇毒纤溶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端序列对非出血重组纤溶酶(rFⅡ)特异性、活性和热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SOEing PCR方法构建删除C端序列的突变体,突变体和rFⅡ分别在P.pastoris中诱导表达.表达和纯化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en blot进行鉴定.之后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rFⅡ及突变体通过SDS-PAGE和Westeren blot得到证实.生化分析揭示:①突变体对显色底物N-(p-Tosyl)-Gly-Pro-Lys-pNA的催化效率(Kcat/Km)是rFⅡ的1.9倍;②突变体和rFⅡ对氧化的胰岛素B链拥有共同的优先裂解位点,可是在随后的裂解中开始展现差异;③突变体显示了更高的纤(原)活性;④热处理表明突变体相较r FⅡ对温度的增加更敏感;⑤通过圆二色谱测量,突变体的螺旋比例有所增加.[结论]删除的序列参与rFⅡ的特异性、活性和热敏感性,该序列可作为下一步优化的候选序列.  相似文献   
79.
尿锌可以反应机体锌的营养状态,尿锌测定国标为原子吸收法,但该法因仪器昂贵而限制了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采用静止微分电位溶出法(DPSA),笔者利用动态DPSA测定尿锌,尿液不经消化,玻碳电极上的汞膜寿命长,准确度、精密度均优于静态DPSA。  相似文献   
80.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n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急性阻塞疾病,好发于下肢。手术取栓疗效较好,但需在腔静脉滤网保护下进行。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期望完全恢复下肢静脉功能,其疗效肯定,但目前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仍有争议,有待不断研究和完善。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DVT86例,采用患肢加压、末梢静脉穿刺、静脉泵注射尿激酶溶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