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94篇
  免费   5360篇
  国内免费   4709篇
耳鼻咽喉   1343篇
儿科学   1618篇
妇产科学   309篇
基础医学   7284篇
口腔科学   1621篇
临床医学   14652篇
内科学   5667篇
皮肤病学   559篇
神经病学   10354篇
特种医学   3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5篇
外科学   9381篇
综合类   26964篇
预防医学   5507篇
眼科学   1111篇
药学   9926篇
  163篇
中国医学   7028篇
肿瘤学   2799篇
  2024年   787篇
  2023年   2629篇
  2022年   2500篇
  2021年   2978篇
  2020年   2852篇
  2019年   2888篇
  2018年   1511篇
  2017年   2247篇
  2016年   2641篇
  2015年   3007篇
  2014年   4889篇
  2013年   4732篇
  2012年   6146篇
  2011年   6663篇
  2010年   5936篇
  2009年   5999篇
  2008年   6601篇
  2007年   6154篇
  2006年   5832篇
  2005年   6090篇
  2004年   4765篇
  2003年   4135篇
  2002年   3371篇
  2001年   2741篇
  2000年   1990篇
  1999年   1696篇
  1998年   1343篇
  1997年   1174篇
  1996年   1089篇
  1995年   1038篇
  1994年   899篇
  1993年   596篇
  1992年   545篇
  1991年   470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474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总结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脑病”、“影响因素”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检索近年相关文献。着重整理影响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的因素。对资料进行汇总并撰写综述。结果 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100余篇。艾滋病病毒相关因素(HIV损害中枢神经系统、HIV逃逸及病毒储存库、HIV亚型)、宿主因素(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影响艾滋病感染儿童神经认知。结论 为了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应当尽早诊断、尽早给予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中应重视神经认知发育的观察和筛查,及早识别神经认知障碍,积极寻找多方面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2.
嗜神经侵袭是肿瘤通过神经扩散与转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复发、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嗜神经侵袭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头颈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嗜神经发生率各不相同,故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嗜神经侵袭的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针对神经侵犯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治疗对于临床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嗜神经侵袭的临床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和外分离术对垂体腺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54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7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对照组),77例采用外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4.81%,73/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2%,61/77;P<0.05),而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79%,6/77;P<0.05)。观察组GH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16/18)和PRL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4%(8/14)、45.45%(5/11);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及术后暂时性多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外分离术用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可有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生化缓解,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包膜内切除术。  相似文献   
24.
<正>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具体可分为硬脊膜外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等方式,但临床发现,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外腔血肿等神经并发症,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较大,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本文主要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4—2013-04于我院接受椎管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其中51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99例术中解剖未显露喉返神经,对神经受损引起的声嘶、永久性神经损伤、暂时性神经损伤以及不同手术方式下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显露组产生声嘶的几率为5.05%,喉返神经显露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永久性损伤发生率为1.96%,不显露组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脑部的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和精密,采取一般的透视机难以全面而又细致观察患者脑部情况,与其相比,采取头颈部3D-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临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取多个角度的脑部细小血管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准确定位并进行手术操作[1]。脑血管成形术作为药物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影像学设备,透过人体的自然管道直达病灶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患者通常采取神经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2]。  相似文献   
2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神经病学类专业期刊。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反映我国神经内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所设栏目包括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病理报告、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循证神经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临床医学图像、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ago-nashi同源基因(MAGOH)在不同WHO分级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肿瘤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使用R语言挖掘CGGA mRNA microarray数据库和CGGA mRNA seq FPKM数据库,分析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数据。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MAGOH在临床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AGOH的表达差异性以及其与胶质瘤的分级、预后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公共数据库中: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且MAGOH高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低表达组。qPCR也证实了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即MAGOH表达量越高,胶质瘤组织分级越高。ROC分析显示MAGOH的表达量对胶质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共表达分析发现,MAGOH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存在显著表达相关性。结论 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预后呈负相关。MAGOH可作为胶质瘤诊断及预后的潜在标记物。MAGOH可能通过影响MGMT参与调节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10间应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例胸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手术治疗,无中转紧急插管或增加辅助切口。其中,自发性气胸20例,肺结核球1例,肺炎性假瘤2例,胸腺瘤1例。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35.5 min。失血量10~50 mL,平均20.2 mL。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1~4 d,平均2.5 d。术后随访5~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