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84篇
  免费   1027篇
  国内免费   784篇
耳鼻咽喉   490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1115篇
口腔科学   1701篇
临床医学   2598篇
内科学   838篇
皮肤病学   369篇
神经病学   946篇
特种医学   9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495篇
综合类   6738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722篇
药学   2868篇
  16篇
中国医学   3287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608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637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1191篇
  2013年   1179篇
  2012年   1482篇
  2011年   1509篇
  2010年   1388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765篇
  2007年   1558篇
  2006年   1359篇
  2005年   1517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204篇
  2002年   1029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686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介绍横向“U”形切口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1年9月,对30例30指锤状指患者均采用指背横向“U”形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修复肌腱、骨折同常规手术。结果30例患指轻度肿胀。1周后逐渐消退,无1例出现水疱,皮缘无坏死,伤口无感染,切口均一期闭合。22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伤指皮肤无红肿,指甲生长良好,锤状指畸形完全矫正,参照TAM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横向“U”形切口治疗锤状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手术视野暴露彻底,皮瓣血供充分、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外踝上动脉降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足中部、前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外踝上动脉降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足中部、前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6例逆行岛状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观佳,功能好,无需二次皮瓣整形。结论外踝上动脉降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皮下脂肪少、质地好、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可较好地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创面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邻指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6例,蒂部位于近指关节处5例,位于远指关节处21例.皮瓣面积:1.4 cm×2.0 cm~4.5 cm×2.3 cm.同时切取支配皮瓣感觉的指固有神经指背侧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接合,重建感觉.结果 本组26例皮瓣、植皮均成活良好,外观佳,无需修形,感觉恢复S3.结论 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邻指皮瓣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有效、安全可靠、可重建感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侧入路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平均18(6~2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Rasmussen膝关节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的骨折,对骨折的固定强度和支撑好,骨折块垂直移位最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总结对合并脊柱疾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位置与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27例(38髋)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4例(33髋),既往脊柱内固定史3例(5髋),左侧19髋,右侧19髋;双髋11例,单髋16例。患者25男2女;年龄21~61岁,平均40.33岁,病程0.5~20年,平均12.1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7.76±15.9)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未见下沉、松动等现象,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4±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6,P<0.01)。所有患者矢状面解剖参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I=SS+PT。SS>PT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31±6.37)分,而SSPT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术后Harris评分与SS/PI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82(P<0.05)。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与PT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866(P<0.01)、0.82(P<0.01),与SS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254(P>0.05)、-0.412(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THA,因为患者骨盆和脊柱对病变或内固定的代偿性改变,术前进行矢状面参数的评估,对髋臼假体最佳位置的安放及避免术后撞击、脱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均采刖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辅以电生理监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达SimpsonI~Ⅱ级8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出现失语1例,肢体肌力下降2例,皮下积液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适合于主体在颅后窝,并向颅中窝侵袭的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Roux-en-Y胃旁路术与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肥胖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性别、体重进行分层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采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体重、BMI、腰围、FPG、HbAlc、HOMA-IR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39)。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与袖状胃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但袖状胃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前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度牙周炎患者42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每个患者选取探诊深度(PD)在7 mm以上的位点,共200个,采用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个。对照组行单纯SRP治疗,观察组采取SRP/PDT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PD和探诊出血(BOP)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小于对照组[(4.60±0.12)mm比(5.08±0.23)mm,P<0.05]。治疗前,2组BOP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00%比56.00%,P<0.05)。结论在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中,采用PDT辅助SRP,能够更好地改善PD、BOP等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