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22篇
  免费   1891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耳鼻咽喉   510篇
儿科学   266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2234篇
口腔科学   1290篇
临床医学   6511篇
内科学   2850篇
皮肤病学   374篇
神经病学   827篇
特种医学   18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4561篇
综合类   12990篇
预防医学   4249篇
眼科学   923篇
药学   4803篇
  55篇
中国医学   4458篇
肿瘤学   686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1044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196篇
  2019年   1124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871篇
  2016年   1078篇
  2015年   1242篇
  2014年   2215篇
  2013年   2043篇
  2012年   2667篇
  2011年   2679篇
  2010年   2564篇
  2009年   2616篇
  2008年   3514篇
  2007年   2972篇
  2006年   2659篇
  2005年   2851篇
  2004年   1989篇
  2003年   2010篇
  2002年   1622篇
  2001年   1385篇
  2000年   1042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741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Model),每组20只,检测动物回避电击逃避行为潜伏期及错误反映次数,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等行为学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 0. 01);(2)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 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可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严重损伤,并上调其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证实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平衡情况。方法采用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考虑年龄因素和体型因素对身体姿势控制和感官相互作用试验的影响,感官相互作用试验包括本体感觉为主试验、视觉为主试验和前庭感觉为主的平衡测试。结果姿势稳定度测试,前后控制(A/PM/L)与左右控制(A/PM/L)的比例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χ~2=8.14,P0.01),不同年龄组的平均稳定系数(SI)无显著性差异(F=1.65,P0.05,η2=0.05),不同身体形态组的平均SI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0.30,P0.05,η2=0.01);以本体感觉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的年龄组平均摇晃指数(SwI)无显著性差异(F=0.08,P0.05,η2=0.00),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0.08,P0.05,η2=0.08);以视觉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年龄组的平均SwI有极显著性差异(F=13.11,P0.01,η2=0.30),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存在显著性差异(F=3.36,P0.05,η2=0.08);以前庭功能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年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3.91,P0.05,η2=0.11),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0.21,P0.05,η2=0.01)。结论在感觉系统的综合作用中,无论是年龄因素还是体型因素影响下,视觉都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前庭感觉,前庭感觉对平衡的影响主要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而本体感觉对受试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由于视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视觉的可训练因素也较低,因此在针对性的研制老年人的各种平衡训练中,应加强老年人前庭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扭伤是人体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很多患者扭伤后会出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踝关节支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FAI干预措施之一,但其疗效尚存争议。该文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CTR)3个数据库中与踝关节支具治疗FAI相关的文献,对踝关节支具在改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功能、运动学指标和平衡能力及降低再扭伤发生率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臀位助产术在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160例胎儿臀位异常产妇,根据产科医师评估建议结合产妇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剖宫产组(82例)、臀位助产组(52例)和臀位牵引组(26例)。剖宫产组选择剖宫产,臀位助产组选择臀位助产术,臀位牵引组选择臀位牵引方式助产术。观察比较三组胎儿体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臀位助产组及臀位牵引组胎儿体重分别为(2.88±0.32)、(2.91±0.24)kg,均明显轻于剖宫产组的(3.45±0.56)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臀位牵引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08%、61.54%,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剖宫产组胎儿死亡率分别为1.92%、0,均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4.51±0.54)d显著短于臀位牵引组的(5.02±0.58)d、剖宫产组的(7.54±1.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牵引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65.38%和剖宫产组的3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臀位牵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5)。结论臀位助产术应用于异常分娩中不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手术伤害,产妇产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但臀位助产术可使胎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仅适用于体重较小的胎儿,临床应用前必须预先进行充分评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刺激躯干肌对患者平衡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卧床期间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定时翻身,恢复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按摩手法中的按法,刺激脊柱两旁夹脊穴,摩法、擦法刺激斜方肌及背阔肌,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经 t 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按摩手法刺激可以增强患者早期本体感觉的输入,按法、摩法、擦法可以有效的增加躯干肌肌肉张力。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全身重要脏器损伤而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救治时必须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对于复合伤患者,原则上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及时处理局部创伤,特别是对于合并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坚持“先全身,后口腔”或“配合全身抢救的同时处理局部创伤”的原则积极抢救[1].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治疗颁面部损伤患者18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