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89篇
  免费   5257篇
  国内免费   2422篇
耳鼻咽喉   982篇
儿科学   947篇
妇产科学   651篇
基础医学   2763篇
口腔科学   1730篇
临床医学   18265篇
内科学   9254篇
皮肤病学   467篇
神经病学   3847篇
特种医学   4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5737篇
综合类   36328篇
预防医学   7046篇
眼科学   1731篇
药学   15291篇
  259篇
中国医学   8663篇
肿瘤学   4191篇
  2024年   734篇
  2023年   2903篇
  2022年   2463篇
  2021年   3133篇
  2020年   3214篇
  2019年   3173篇
  2018年   1643篇
  2017年   2565篇
  2016年   2931篇
  2015年   3442篇
  2014年   6305篇
  2013年   5983篇
  2012年   7955篇
  2011年   8303篇
  2010年   7805篇
  2009年   7762篇
  2008年   8729篇
  2007年   8170篇
  2006年   7975篇
  2005年   7966篇
  2004年   5023篇
  2003年   4456篇
  2002年   3684篇
  2001年   3166篇
  2000年   2344篇
  1999年   1926篇
  1998年   1644篇
  1997年   1464篇
  1996年   1380篇
  1995年   979篇
  1994年   850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403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围手术期系统管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内镜中心2015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3例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术治疗和围手术期一体式系统化管理。结果 经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ESD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1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D手术可作为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4.
<正>直肠脱垂的主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常引起肛门黏液渗出、出血、失禁及便秘等症状。直肠脱垂的病理解剖改变包括腹膜反折过深、乙状结肠冗长、肛门括约肌松弛及骶直分离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临床上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腹手术和经会阴部手术一、经腹手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主要包括经腹直肠固定术伴或不伴乙状结肠切除,可通过常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肛周脓肿的治疗方式以及术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份-2014年7月份我院接诊的5例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的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现象,无不良反应现象出现。结论:临床中采用手术治疗小儿肛门直肠异物致肛周脓肿,不仅疗效确切,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上全面细致,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ASO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与B组(42例,一般护理模式)。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缺血情况、恢复速度、并发症。结果:护理前两组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升高,A组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远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远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行SIA治疗时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患侧缺血情况的改善,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7.
98.
丁建美  林胜红  申成功 《新中医》2020,52(21):158-161
目的:观察苦参汤加味熏蒸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 例高位肛瘘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或切开引流手术方式,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局部以高锰酸钾液熏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同对照组,并联合苦参汤加味熏蒸治疗。2 组疗程均为7 天,观察比较2 组术后1 d、3 d、7 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术后1 d、7 d、14 d 创面愈合情况;记录2 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和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 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个时间点的VS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4 d,2 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评分均较术后1 d 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便秘和创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0%、8.00%、12.00%,对照组分别为20.00%、24.00%、28.00%,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汤加味熏蒸可减轻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恢复,降低尿潴留、便秘和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p16/Rb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何首乌饮干预预防和治疗性实验两大部分,分为五组,每组5只,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大鼠模型,Western印迹法检测p16、非磷酸化Rb蛋白含量。结果预防各组间p16和非磷酸化Rb蛋白表达均以模型组最高,正常组最低,各预防组处于中间水平,其中以预防中剂量组(Pm)最低(P0.01)。治疗各组间p16和非磷酸化Rb蛋白表达均以自然恢复组(S-R)最高,阴性对照组最低,各治疗组中以治疗中剂量组(Tm)最低(P0.01)。结论何首乌饮延缓下颌下腺细胞衰老的作用可能与激活Rb/p1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