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561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96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以2-FAA喂饲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对膜结合γ-谷氨酰移换酶(GGT)及其同工酶在癌变过程中的早期改变进行了研究;经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定位证实,在诱癌过程中肝细胞过度表达GGT并分泌入血.正常对照组鼠肝组织及血清GGT活性分别为0.34±0.23U/g蛋白和6.0±4.8U/L;诱癌后鼠肝组织GGT增加3~25倍,而鼠血清GGT增加3~6倍,实验组肝及血清GG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鼠2周时,异常增加的GGT便以多种分子形式在血或肝组织中同步出现,与胎肝GGT的形式相同。其结果提示.鼠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表达的GGT具有癌胚性质,对异常区带的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2.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白色纹状或斑块状,主要位于颊黏膜和舌[1]。WTO已把OLP定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2]。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约1.1%的OLP会发生癌变,其中吸烟者,酗酒者及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癌变率较高[3]。大量研究表明糜烂型OLP最易癌变,而舌是最常癌变的部位。组织学上判断OLP癌变的标准是根据是否具有上皮异常增生,但这一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就将OLP癌变预测标记物做一综述,为临床癌变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大鼠口腔癌变过程中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2×10-5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喂养Wistar大鼠9~32周建立大鼠舌癌变模型,提取30例大鼠舌癌变过程不同病理阶段的舌背组织线粒体,酶标仪检测SDH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大鼠舌白斑癌变过程中,线粒体SDH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重度异常增生、鳞癌组织中SDH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黏膜(P<0.05). SDH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结论:SDH酶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相关,三羧酸循环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HPV阳性患者转阴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给予HPV筛查,对筛查阳性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康复新液阴道用药治疗12个月,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用药12个月,比较治疗效果和HPV转阴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时,痊愈61例(75.31%),好转11例(13.58%),无效9例(11.11%),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疗12个月时,痊愈36例(44.44%),好转12例(14.81%),无效33例(40.74%),有效率59.26%。研究组转阴36例(44.44%),显著改善32例(39.51%),改善5例(6.17%),无改善8例(9.88%),升高0例(0.00%),改善率90.12%;对照组转阴21例(25.93%),显著改善22例(27.16%),改善6例(7.41%),无改善31例(38.27%),升高1例(1.23%),改善率60.49%。结论康复新液用于治疗HPV阳性宫颈糜烂患者,不仅有利于病情更好恢复,而且对HPV转阴有临床价值,因而对宫颈糜烂发生癌变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在小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集1~16周ApcΔ716/+小鼠肠道标本,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及RT-PCR等实验方法明确各周龄小鼠肠道息肉发生、发展及息肉内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4周龄小鼠肠道开始出现息肉,息肉内HSP70表达仅轻度升高;8周龄小鼠肠道息肉快速增大,部分息肉开始出现癌变,息肉癌变组织内HSP70相对表达量及mRNA相对值与4周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00;12周龄小鼠肠道发生癌变的息肉明显增多, 免疫组化染色息肉癌变组织HSP70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与4周比较,P=0.000;与8周比较,P=0.063),HSP70的mRNA也显著升高(与4周比较,P=0.000,与8周比较,P=0.079)。结论 ApcΔ716/+小鼠肠道息肉开始形成时HSP70表达轻度升高,息肉癌变时HSP70显著升高,并维持高水平表达直至死亡,提示HSP70在ApcΔ716/+小鼠肠道息肉开始形成时作用不显著,但在FAP息肉癌变及肠癌发展过程中有明显作用。该发现为HSP70应用于抑制FAP息肉癌变、延缓结直肠癌发展及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白斑(LK)属癌前病变,恶变率约0.13%~17.5%。与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的高危因素很多。本综述主要介绍口腔白斑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口腔白斑恶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左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于2017年3月9日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P63(-)、Calponin(-)、SMA(-)、S-100(-)、Ki67(Li:5%)(图1),均显示肌上皮缺失,初步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局灶性癌变,病理切片提示左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为进一步诊治初步确诊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局灶性癌变,患者于左侧乳腺肿块切除3周后再次入我院行手  相似文献   
78.
乳腺增生病(hyptroplasia of mammarygland,HmG)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dysplasia).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约占育龄妇女的40%.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45~50岁达到高峰,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一般认为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性腺器官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分泌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的增生和复旧不全.国内外专家认为,此病癌变率占10%~20%,发生乳癌的危险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因此防治本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ATA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ATAD2、PR、ER、CK5/6、EGFR、c-MYC表达情况采用En-Vision免疫检测法进行检测,并检查其中100例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TAD2的表达。比较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ATAD2等表达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TAD2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4%、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8,P0.05)。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的表达与癌变组织学分级、基因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χ2=6.779、11.326、6.105,均P0.05)。结论通过检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TAD2表达情况,可评价患者的癌症病情,确定病变组织范围,可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早期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肝动脉DSA联合碘油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早期肝硬化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肝动脉DSA和碘油CT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分析单独肝动脉DSA检测,单独碘油CT检测及肝动脉DSA联合碘油CT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癌变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病理检查有143个结节病灶,其中良性结节109个,恶性结节34个。肝动脉DSA检查发现121个结节病灶,检出率为84.62%(121/143),其中良性结节9个,检出率为96.33%(105/109),恶性结节16个,检出率为47.06%(16/34)。碘油CT检查发现共有137个结节病灶,均显示为碘油沉积,总检出率为95.80%(137/143),其中良性结节92个,检出率为84.40%(92/109),恶性结节26个,检出率为76.47%(26/34)。肝动脉DSA检查联合碘油CT检查发现139个结节病灶,总检出率为97.20%(139/143),其中良性结节108个,检出率为98.17%(107/109),恶性结节31个,检出率为94.11%(32/34)。肝动脉DSA检查联合碘油CT检查恶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肝动脉DSA和碘油CT(P0.05)。结论肝动脉DSA联合碘油CT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硬化癌变结节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